日前,由浙江省舟山市质监局组织实施的“鱿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转化为联盟标准并推广”的省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鱿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舟山市鱿鱼制品企业联盟标准已经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批准发布,12月10日,舟山市质监局与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召开标准推广会,向全市近百家鱿鱼制品企业推广实施该标准。
鱿鱼制品是舟山市主要的水产加工品之一,全市共有相关企业近百家。据统计,全市鱿鱼年捕捞产量10万吨,占全省50%;鱿鱼加工出口1亿多美元,占全国50%;鱿鱼加工系列产品200多种,是全国最大的鱿鱼加工市场和鱿鱼制品主要出口基地。
然而,近年来鱿鱼制品中的“甲醛超标问题”严重影响了舟山鱿鱼加工产业的发展。舟山市质监局从本部门职能实际出发,利用标准技术这个手段,及时组织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并将浙江兴业集团的鱿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成果转化上报列入省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浙江兴业集团联合浙江工商大学,对鱿鱼制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掌握了鱿鱼自然产生甲醛的原理,并制定了控制甲醛超标的关键技术,制定了《鱿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该标准结合我市鱿鱼制品生产的实际,适用于以冰鲜或冷冻鱿鱼为原料,经浸泡、蒸煮、烘烤或烟熏、冷冻等工艺制成鱿鱼丝、烟熏鱿鱼圈、冷冻蒸煮鱿鱼条的生产过程管理。
同时,其他鱿鱼制品亦可参照执行。在12月10日的企业联盟标准推广会,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就推广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浙江兴业集团将该标准制作成光盘进行演示,并组织相关企业到现场参观。全市近百家鱿鱼制品企业签署了推广倡议书,决心共同协力推动舟山水产行业区域质量提升,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