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检测中心等,给予一次性50万至500万元奖励;对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30万至3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上述机构,给予一次性20万至200万元奖励;对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20万至100万元奖励。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品牌出口商品,以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
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创新资源,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三市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合肥、芜湖、蚌埠市优势,整合周边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
合肥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通过5年的实践,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产学研结合有效模式、整合科技资源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硕果满枝。
该市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进行标准化创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标准化组织,申请主持起草国家、行业标准,争取产品标准制定的话语权。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标准化组织13个,今年主持、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有20多个。与此同时,该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引导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其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目前,合肥市有50家企业的标准体系通过了省级确认。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安徽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和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多项具体标准化服务措施。首先是以试验区工业园区及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组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引导试验区企业实质性地参与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将试验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占领技术领域制高点,提高试验区自主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加强试验区高新技术、节能减排、食品安全、循环经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标准研究与服务。积极引导试验区申报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推动试验区标准化工作,提升试验区自主创新标准水平。
与此同时,该省质监系统还针对区域特点,为试验区举办专门的标准培训班,开展不同形式的标准培训工作,把试验区急需的标准化政策和标准化知识及时送到试验区,为试验区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另外,该局还致力于建立完善WTO/TBT通报和咨询网络,每半月向试验区出口企业通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意见和出口风险预警信息,从而提高试验区企业破解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