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苏检验检系统科技评审会议上传出喜讯,盐城检验检疫局的3个科研项目获立项批准,其中“出口烟花爆竹燃放有害产物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质检总局立项,这也是该局多年来的第二个国家级项目。近年来,该局在科技工作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在研的科研和标准项目共13项,其中科研项目8项,创历史新高,在江苏检验检疫系统也首次跃居前五名。
“三一律”折射科技热忱
“大会小会提一提,个别人物谈一谈,重点项目抓一抓”的“三一律”用在科技工作中,同样起到了1+1=3的合力作用。
1999年,“三检合一”之初,科技工作一系列难题摆在了盐城检验检疫人面前,科技项目几乎为零,实验室设备缺乏,技术人员不足……底子如此之薄,“科技兴检”谈何容易?
科技工作既是检验检疫把关服务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提升把关服务水平的助推器。基于这一认识,该局坚持将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近年来,该局重新调整充实了科技委,强化科技工作目标管理,科技管理部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定期实施目标监控,保证科研项目的按计划完成。为引起全局人员对科技工作的重视,领导逢会必提科技,逢人必谈科技,形成了“大会小会提一提,个别人物谈一谈,重点项目抓一抓”的“三一律”。在经费上,局领导提出“再难也不能难科技”的发展思路,每年在添加科技图书上的支出不低于10000元,添加标准图书的支出不低于2000元,6个专业组每组每年有2000至3000元的活动经费。在如此氛围下,全局科技工作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喜人场面。2008年,该局获江苏局科研项目3个,由江苏局推荐申报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科研项目1个;申报2008年检验检疫标准9项;清理无效标准313个,在用标准的有效性始终在100%,科技工作首次跃居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前5名。
挑重担青年描绘蓝图
该局近年来的科研项目,全部由新进研究生担纲完成,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28岁。这是盐城局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上出实招,鼓励青年职工积极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科技创新之路的必然结果。
在人才引进上,盐城局多次深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把高素质、富有创新的专业人才招至麾下。目前,该局在职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达85%,研究生达15%。在人才培养上,首先通过“传、帮、带”,加强岗位技术能力培训;其次,对在职人员,培训形式更是丰富多样。除了每年都举行的全员实验室体系培训、知识更新的集中授课培训和小范围的内部技术交流外,还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科技论坛、能力验证、岗位比武、外送培训和取经、开展检学合作、参加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活跃学术氛围,提升能力水平。
实验室构建创新舞台
提到实验室在科技工作中的贡献,实验室元老们颇有感慨。“三检合一”时,盐城局只有食品和纺织两个实验室,检测项目也只有微生物方面的常规检测,化学检测是个空白……实验室“底子薄”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改变现状,盐城局自筹资金购买仪器设备,逐渐填补检验检测项目空白。近几年来,盐城局相继购买了气象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热通量测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高速动态分析仪、烟花产品燃烧产物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目前检测能力已基本覆盖烟花、水产行业所有项目。而水生动物实验室、烟花爆竹实验室已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划之中。在实验室的人员上,实验室更是想方设法挖人才,留人才。如今,实验室由原来仅有一名正式员工,一名编外人员发展到两名高级工程师,3名研究生。该局水生动物实验室、烟花爆竹实验室承担了所有科研项目的80%。仪器、人才的逐渐装备,使实验室如虎添翼,在科技大舞台上挥洒自如,书写新篇章。
“检学牵手”擎起新天地
苏北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形势下,检验检疫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科技、创新检验检疫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为弥补仪器、人才在科研方面的不足,提高检验水平,与高等院校、研究所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是该局科技创新的有效方法。近年,该局与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学院、江苏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签定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水果和蔬菜中农药多残留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检测方法研究”、“烟花爆竹制品运输危险性定级试验热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和“出口烟花爆竹燃放有害产物检测技术研究”三个项目上开展合作,不仅能够填补国内有关项目的空白,也将为促进盐城局检测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检验检疫技术骨干,提高执法把关能力擎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风起正扬帆,破浪谱华章,盐城局科技之帆已张开,她正意气风发地踏浪前行,奔向充满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