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由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11年10月底之前,基本建立我国奶业质量标准体系。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目前的奶业质量标准体系存在“政出多门”、标准之间缺乏协调以及一些标准较为陈旧等问题,完善乳品质量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纲要》指出,我国目前对生鲜乳以及乳制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以及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黑龙江省乳业生物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宁告诉记者,质量标准是一把“标尺”,对于整个乳品行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举例来说,在原料奶的收购过程中,一些乳品生产企业将蛋白质含量作为收购标准,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将脂肪含量作为收购标准。不同的收购标准对原料奶的营养成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刘宁向记者介绍,在“从奶牛到餐桌”的过程当中,一杯牛奶要经过层层检验才能最终来到消费者面前。然而在我国,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各个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整合。
“标准应当具有统一性,如果标准之间不统一协调,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最终会危及乳品质量安全。”在刘宁看来,乳品的生产过程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如果奶源出现问题,无论加工工艺如何先进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乳品行业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各个监管部门统一制定质量标准十分必要。
此外,质量标准单一、一些标准较为陈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宁对记者说,三聚氰胺在“问题奶粉”事件之前,并没有作为乳品企业普遍的检测指标。因此,新的质量标准体系中,应当尽量全面详尽规定乳品的营养成分以及不得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此外,一些陈旧的乳品质量标准也应当抓住此次奶业整顿和振兴的契机重新制定,以符合奶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