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许多包装企业已按ISO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体系并通过了认证。相对而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是短期的带有一定突击性的工作,而改进质量体系则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有一些包装企业通过了认证之后,在运行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不能持续改进,结果失去了认证的作用,质量体系不能有效地运行,产品及服务质量依然没有得到提高,长此下去,便会逐渐失去用户,失去市场。所以说质量体系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改进。要真正做好改进工作,关键是要解决好以下几个矛盾。
质量体系与企业利益
在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之初,企业必须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质量体系?熏我们想获得什么。在通过认证后,企业也有必要问一问自己“我们得到了什么”。
少投人、多产出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建立质量体系也是如此。关于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而带给企业的实际利益,可以划分为如下3个层次:
———建立了符合标准的质量体系,获得了认证证书,改善了企业形象。
———建立了符合标准的质量体系,产品质量及质量保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建立和改进质量体系,全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素质,甚至实现了企业内部重组,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效益。
目前,在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只得到了第一层次的收获,大部分可以达到第二层次,而真正达到第三层次的却很少。事实上,通过了认证审核,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只是第一步。企业只有以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为目标,以真正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不断进行全方位的质量体系改进与优化,不断摒弃和改正形式的或不切实际的东西,并且通过质量体系的改进,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的提高,建立质量体系的收益才能达到最大。
质量体系与工作效率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建立质量体系后许多事办起来太麻烦了”,这是在抱怨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运行使工作效率降低了。对这种观点应如何分析呢?
首先要分析不同质量目标下的效率。用3天生产一件可靠性为99%的零件和用10天生产一件可靠性为99.9%的零件,哪个效率高?用3个月生产一架可靠性99.7%的飞机和用6个月生产一架可靠性99.9%的飞机哪个效率高?你只能这样回答:“不同质量目标下的效率是无法比较的。”如果建立了质量体系后,总体质量目标和每个过程的质量目标以及实际的质量结果都得以提高,即使是生产或研制周期延长,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效率降低。当然,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往往使质量过程更加细化和严格,从而有可能使生产或研制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但由于过程的明确和文件化可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所以绝不能认为建立质量体系必然造成生产或研制周期的延长。
也有人抱怨说:“我们的确花了更多的时间却没得到质量更高的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些企业虽然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体系,但许多过程并没有按要求严格执行,这就造成了效率的降低。例如,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如果不能真正履行把关的责任,检验工作中如果检验人员没有很好地履行检验职责,这些都会造成走过场。从而使得质量目标不能实现,效率降低。
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并改进效率低下的环节,保证每个过程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保障每一过程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在许多情况下,质量的提高往往可以使效率也得到提高,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提高一些总体性策划工作的质量,往往可以使后续工作在达到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大大提高效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提高设计策划质量,可以提高设计过程效率;提高合同书、标书或外协任务书的质量,可以使合同履行过程的效率提高。在质量改进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此类工作的质量改进。
质量体系与产品特点
ISO9000标准是惟一的,但产品是多样的,针对不同产品应确定不同的质量控制过程或方法。即使在同一行业,因为产品加工过程不同,产品质量特点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生搬硬套,那是不会取得最高收益的。
一些产品种类很多、产品差别很大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为他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去区别对待不同的产品又不能引起制度和过程的混乱。如果某一程序文件要用于多种产品,则文件中必须阐明对不同产品有何不同要求或以第三层次文件进一步做出详细规定。否则,对此过程的规定很可能因为过于粗糙而造成可操作性差或根本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