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8日,浙江杭州武林门,5000余双温州生产的假冒劣质鞋被一把大火烧为灰烬。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感到很痛心,相信很多温州人都跟我的感觉一样。”说起往事,温州市质监局局长吴一新仍然记忆犹新:“因为一些企业的急功近利,那个年代温州制造的产品,都被打上了假冒伪劣的印记。”
正是这把大火,让温州人从耻辱中惊醒。199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质量立市战略,积极实施“358质量系统工程”。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计划从1993年到2000年,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时间,使温州产品质量逐步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叫响温州货,打响温州牌”。
“质量立市战略的提出使得当时大家眼睛一亮。”吴一新说:“但是思想的转变有一个过程,质量立市在实施中也出现过不平衡。”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时任中共瑞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吴一新还记得,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谈到质量立市工作时严肃地指出,应该学习乐清对伪劣低压电器的真打、实打。
随后,正因为有了政府层面的压力,通过打击、堵截、疏导、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温州皮鞋、瑞安机械压力机、柳市低压电器等行业得到了集中整治。“质量上、温州兴,质量下、温州衰”,逐步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1995年,温州市产品质量省级抽检合格率为88.9%,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一批知名品牌从温州开始崛起。
1996年是温州走产业发展道路的关键一年。“当时,温州的许多产业特点是散、乱、小,同质化经营严重。”吴一新有几次在瑞安市场桥镇羊毛衫基地调研时发现,当地的羊毛衫生产加工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没有龙头企业,人们的品牌观念也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温州的企业和政府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在“358质量系统工程”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1999年,温州市政府颁布了《温州市名牌兴业实施意见》和《温州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9~2010)》,确立了全市新的质量振兴目标和实施名牌战略计划。
12年一个轮回。1999年12月15日,又是武林门广场,又是烧鞋。所不同的是,这次是温州奥康集团烧毁假冒温州名牌的劣质鞋。“我们称这把火为‘雪耻之火’,它是温州质量立市的一个见证。”
到2000年,温州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工业总产值1806.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28.12亿元,均比1993年翻了两番多。“现在,说起温州,人们可以举出康奈、奥康、正泰、德力西等一系列名牌,温州制造的品牌已经打响。”吴一新自豪地说。
温州几十年的质量变迁,吴一新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2001年,温州市又提出建设“信用温州”、打造“品牌温州”、实施“品牌强市”,启动了新的“358质量提升工程”。2005年至2007年,走上温州市质监局局长岗位的吴一新和同事们与79家培育企业结对帮扶,重点培育86个产品,温州的名牌产品不断涌现。他们还建立打假保名牌协作网,通过联合打假的有效机制,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
3年后的今天,吴一新依然忘不了当年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聚峰牌聚氨酯树脂(鞋底原液、革用树脂)和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千禧牌氨纶长丝获得中国名牌、实现瑞安市零突破时的那份喜悦和背后的辛苦。2002年,华峰集团提出要于2005年完成中国名牌的创建工作。“当时对我们来说,聚氨酯行业完全是个新兴行业,国内没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而国外企业又实行技术壁垒,我们根本无法拿到可采用的先进标准的文本。”搜集国外先进技术材料,邀请专家进行研究,吴一新和同事们的辛苦最终帮助企业完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检测方法采标的方案。华峰集团年产值从2005年的24.6亿元提升到了2007年的近35.1亿元。
从质量立市到品牌强市,温州经济已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2007年,温州市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499个)实现销售额1259.5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0%;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2.48亿美元;拥有35个国家级生产基地;8大行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
人物速写
吴一新
1961年12月出生,籍贯浙江省永嘉县,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1996年3月至2000年6月任中共瑞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00年6月进入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2008年1月获得全国质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同题问答
改革开放30年来,您所在领域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最大的变化是全民的质量观念明显增强。企业视质量为生命,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1993年提出质量立市以来,几届党委、政府都能高举质量立市大旗,使得质量立市、品牌强市没有变成一句口号。
目前在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什么是最急需改变的?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有效监督,有两个方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是如何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如何解决质监部门基层力量薄弱的问题,把基层局的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行政执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