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应对危机的信心。扩大内需,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不管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最终都要通过产品在现实市场中达成。在当前的形势下,对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着重强调,将其作为激发市场需求的内动力,无论如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实,即使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质量的市场意义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在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的时期,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产品三要素按重要性依次为价格、质量、交易方式,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排列次序已经变为质量、交货方式、价格。质量已成为决定用户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因而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向了“质量竞争”。而一旦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不振,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市场的“质量竞争”因而会变得更加激烈。
人们已经看到,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出口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表现得如此脆弱,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多是靠价格竞争安身立命,而缺乏真正的质量竞争力。相反,那些质量竞争意识较强的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大都经受住了考验,表现稳健甚至实现了逆势增长。
当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在一定意义上或许正是其走向柳暗花明的关键点。各类企业要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和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机遇,瞄准国内这个有着13亿人口、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进一步增强质量竞争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走以质取胜之路,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自律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质量竞争力,赢得市场主动权。
提高产品质量激发内动力,既是企业的内在责任,也是政府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时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包括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扩大内需规划,热情可嘉,但一定要将质量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也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只有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内需。
作为负责质量监管的重要职能部门,质检系统更要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质量监管,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要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做到监管和服务相结合,促进优胜劣汰,形成企业重视质量的市场激励和约束环境。同时还要做好打假治劣工作,引导和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