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冰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强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并加贴QS标志。但国家还是给了生产企业6个月的缓冲期,2005年7月1日起,任何未加贴QS标志的上述十类产品,严禁在市场上销 售。记者在北京各大型商场、超市了解到,上述“新十类”企业的产品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加贴QS标志,其中不乏大型企业所生产的知名品牌。
为省钱,知名品牌未加贴QS
记者6月29日下午来到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园购物中心,在饮料销售区域记者看到,部分知名品牌的饮料有些规格的包装上加贴QS标志了,但有些包装上却未予加贴。同一品牌,不同规格,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记者随即购买了一瓶500毫升塑胶瓶装和一听355毫升罐装的百事可乐,按照包装上的服务电话,以消费者的身份,打到位于大兴团河的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接电话的服务小姐声称对此事情不了解,让记者咨询市场部。市场部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加贴QS标志的塑胶瓶,是国家实行准入制度以后生产的,而没有加贴QS标志的易拉罐瓶,是很早以前就生产完的,且生产的量非常大,不可能淘汰,否则损失惨重,所以沿用至今。公司也尝试过在易拉罐瓶表面加贴QS标志,但很多商场把这种易拉罐装饮料放进冰箱储存,QS标志一但碰到水渍就会失去粘性而脱落。所以还是没有加贴QS标志。记者看到一种刚刚推向市场的韩国米露饮料也未加贴QS标志,促销员竟告诉记者,她们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需要加贴QS标志。销售人员食品安全方面法制观念的淡漠,令人不可思议。
大品牌都未加贴QS标志,小品牌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在包装熟食柜台,记者看到一些没有知名度的烤肠、扒鸡等包装熟食,没有加贴QS标志。这些小品牌的产品均来自天津、河北等地区。其中不乏曾经被北京市食品办责令下架的产品。记者在这里还发现了曾经被本报曝光过的食品———河北正定“乡吧佬”鸡翅、鸡腿,还在堂而皇之地公开销售,自然,这种食品也没有加贴QS标志。记者随后又询问了超市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不知道从7月1日起“新十类”产品必须加贴QS标志否则禁止销售的硬性规定,超市内部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执行上,也没有做出硬性规定。
散装食品依旧裸卖
在该超市的散装熟食和散装速冻食品区域,记者发现超市的经营风格依旧如故,散装食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址、电话、配料表,更没有QS标志,很多散装速冻产品还在裸卖。销售人员回答顾客的依旧是“今天生产的,新鲜的,绝对放心”等销售老套路,就是拿不出生产日期和QS标志。散装熟食的情况也非常糟糕,记者没有发现一家出售散装熟食的柜台旁贴有QS标志。记者询问销售人员为何没有加贴QS标志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有QS标志,在其包装熟食产品的袋子上可以看到。
新十类准入不及“旧五类”
除了饮料、肉制品以外,其他8类产品的市场准入执行又如何呢?记者决定到华普超市朝阳门店探个究竟。在这个超市的休闲食品区域,记者看到知名品牌的饼干、膨化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执行比较到位,全部加贴了QS标志。眼看7月1日最后的期限就要到来,一些没有名气的杂牌产品还是漏洞百出,还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钻执法部门的空子。其他几类产品执行的情况也大相径庭,两极分化严重。知名品牌执行率较高,小品牌根本对此制度不予理睬。记者还发现“旧五类”产品市场准入的情况执行比较好,所有的“旧五类”产品都加贴了QS标志。该超市的一位组长告诉记者,“旧五类”产品刚入市的时候,市场的监管力度非常大,执法部门经常检查市场,估计此次“新十类”产品的最后准入期限一到,执法部门便会大力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执法部门加强打击力度
就北京市场“新十类”产品至今还未加贴QS标志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的曹处长。曹处长表示,工商执法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最后期限一过,就会对市场上总共十五类国家强制市场准入的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凡是未加贴QS标志的,将不得再予以销售,直到暂停销售的企业获得国家质检部门的质量认可后,方可恢复销售。另外,工商部门还将对超市、商场等流通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从源头堵住未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企业的产品流入市场,以确保消费者食品消费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