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袁家军:持续改进 加速实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前,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进入改革发展建设新的关键时期。1996年以来,航天质量管理能力以其艰难而坚实的跨越,成就了中国航天的辉煌业绩,支撑了航天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新的形势、任务和目标,又赋予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的使命和责任,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成为航天科技工业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一、中国航天的成就得益于质量管理的跨越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已走过52年的发展历程,在导弹武器、火箭发射、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然而,发展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1992年至1996年间,中国航天遭受了一系列挫折。面对“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的严峻形势,航天人卧薪尝胆、深刻反思,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并实施了具有航天特色的72条、28条、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等一系列强化型号研制和质量管理的措施,加强了产品保证能力的建设。

  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70次发射成功并实现了100次发射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圆满完成,铸就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重点型号科研生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航天成就的取得源于质量管理能力的不断跨越。航天人在履行使命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实现质量管理能力不断跨越的基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航天质量文化。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出零缺陷的理念和坚持严慎细实的作风,全面提升员工的质量素质,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和质量管理能力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施系统管理,完善型号过程控制。遵循“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的原则,逐步摸索并有效实施了一整套科学、先进和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型号研制生产全过程的控制方法。

  ——强化质量基础,提升产品保证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强化技术支撑机构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标准规范体系,不断提升产品保证能力。

  回顾航天50多年的发展,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是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它的跨越为中国航天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质量管理新的责任和挑战
  
  从现在到2015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太空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和建成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对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赋予了质量管理新的责任和挑战。

  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是确保任务成功、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是集团公司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呈现出“三高两重”的新特点,即型号研制、业务运行要求高可靠,发射飞行任务高密度,内部人员和外部环境变化高动态;国家重大工程责任重、多型号并举任务重。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的质量管理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其突出的表现是:零缺陷质量意识贯彻还不到位;团队能力有待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产品设计及实现过程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可靠性问题仍然突出。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则难以保证后续任务的连续成功,难以适应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难以保持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难以完成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面对当前,展望未来,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质量管理能力的跨越。为此,质量管理能力必须适应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要求,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持续改进,实现新的跨越。

  三、加快实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
  
  从航天科技工业的特点及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航天质量管理能力新跨越的内涵和要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零缺陷意识,显著提高全员质量素质。就是要求零缺陷意识深入到全员,质量要求覆盖到全过程,各项工作追求高标准。

  二是不断完善与航天系统工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和要求,坚持加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与加强以型号为主线的跨单位的产品保证体系建设并重,深入开展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不断提高产品的成熟度,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三是实施精细化的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抓起,严格贯彻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质量问题归零等有效方法。加强系统策划,实施风险分析与控制,规范产品设计,严格过程控制,推行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为核心的产品保证工作,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的偏差量化管理、关键过程控制、强制检验和不合格项审理等,提高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按照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对质量工作的要求,实现质量管理能力新跨越的基本思路是“五个强化”,即按照继承、完善、创新的工作方针,通过强化“零缺陷”理念、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控制、强化质量基础建设、强化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航天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支撑四大主业的发展,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实现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奠定基础。

  围绕上述要求和思路,我们当前应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强化“零缺陷”理念
  
  各单位、各型号的质量工作要以零缺陷、零故障为目标。启动集团公司新一轮质量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零缺陷”的质量理念,丰富航天质量文化内涵。深入开展全员质量意识教育,通过编制质量启示录、开展“9.21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日”、全国质量月活动、举办航天质量论坛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全员质量素养。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2.强化质量体系建设
  
  研究策划集团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加强院(公司)、厂、所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集团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组建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咨询的专家队伍,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和审核工作。

  各单位行政领导要切实履行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发挥好领导作用,从人、财、物等方面为质量体系建设配置好资源,创造全员参与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的作用,细化并落实质量责任制,不断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坚持质量问题快报制度,提高型号的产品保证能力、质量问题归零和举一反三的快速反应能力。
  
  完善各级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全面开展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工作。质量分析工作是航天型号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质量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不健全、分析深度不够和对改进产品质量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应按厂(所)、院(公司)、集团公司自下而上逐级建立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并纳入到各级质量体系文件中,以实现质量分析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高度重视并全面开展各级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尤其要注重并充分发挥基层班组的作用,以基层班组为重点,打破型号界限,认真做好承研承制产品的梳理工作。重点要做好对产品质量信息的采集、聚焦与放大。对各类质量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从设计、工艺、设备、器材、软件、操作和管理等方面,对质量问题原因进行归类和深入透彻的分析,将关注点聚焦到共性、重复性、批次性问题及问题多发、关键和通用产品上,对造成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产品的薄弱环节要小题大作(用放大镜来看),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改进,彻底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通用产品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3.强化全过程控制
  
  坚持从源头抓起,要加强系统策划,识别和防范技术风险。要规范可靠性设计、分析和验证工作。在型号产品研制中重点推行FMEA及验证、潜通分析、最坏情况分析、降额设计、热设计、冗余设计、电磁兼容设计、耐环境设计、容差设计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等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技术。

  全面推进以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为核心的产品保证工作,注重数据包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实现全系统全过程的量化管理。数据包应包括产品在设计、制造、组装、调试、测试、试验、检验等工作环节中形成的文档和记录,数据包的项目及其内容应能反映产品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及其结果。

  要注重产品实现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合理设置关键和强制检验点(MIP)。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和强制检验环节,应留有数码照片或录像等客观证据,要能反映出产品的实际质量状态,做到可追溯、可检查。要规范产品最终状态的检查确认工作。

  要严格实施不合格项和偏差管理。形成高质量产品的所有环节都应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加强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不合格项的审理和偏差的量化管理,尤其要关注涉及到关键件、重要件的超差、代料等方面的不合格审理。

  优化技术评审,提高评审有效性。技术评审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方法。要进一步优化技术评审流程,加强策划,完善标准,简化形式,整合资源,重心前移,提高效率。加强基层的专业技术评审把关,建立健全研究室或工程组的专家技术咨询把关制度;分级建立和完善各级技术评审信息库,规范评审专家工作,不断提高技术评审工作的有效性。

  4.强化质量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包括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工具手段、专业机构和技术方法等。

  我们要及时总结、固化技术成果和工程管理经验,加快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和贯彻工作,继续推进设计、工艺、试验三大规范,研究、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研究制定集团公司级质量管理标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加强质量与可靠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积极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法和工具,重点突破加速寿命试验和可靠性验证试验等技术,推动先进、成熟的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信息化、软件化、集成化,实现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工程化,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5.强化团队建设
  
  对于航天系统工程而言,团队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完成任务的成效紧密相连。而当前航天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的可喜现象,但经验不足的现实也不容忽视,对钻研技术、吃透技术、识别风险、把握关键重视不够,因此强化团队建设势在必行。

  要抓好核心团队(型号“两总”、主任设计师、厂所长)的建设。核心团队对质量、可靠性和系统工程理解的深度,决定了系统工程的成败。要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质量素质,就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型号两总系统、各类岗位人员的培训制度,要建立各级产品质量问题数据库,将案例学习和培训制度化。

  在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术技术交流,建立跨单位跨型号的技术交流机制,办好航天质量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实现成果共享,促进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建立班组持续改进机制。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增强提高航天产品质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行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提升质量管理能力的理论方法,积极探索和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系统工程管理的质量体系,全面提升预防、发现、处理问题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加速实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将集团公司建设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发挥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保证作用。
作者:王毅新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