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涉及浙江义乌饰品行业的欧盟通报、美国召回案例由去年20起下降到了3起。这是去年年底以来义乌检验检疫局在探索“政府负责、企业主导、部门齐抓、协会自律、社会参与”区域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义乌市场是世界小商品集散地,目前有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商位5.8万个,汇集了41个行业1900余个大类40余万种商品,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年出口集装箱52万只。由于市场出口商品质量参差不齐,2007年涉及义乌市场饰品行业的国外通报、召回案件达到20起。
确保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中国在国际市场形象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事关义乌市场乃至义乌城市兴衰”的重托,义乌局被推向了检验监管模式改革艰难的求索之路。
破解仿真饰品监管难题
义乌不仅是全国仿真饰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仿真饰品的研发基地。目前有销售主体3786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07年,该地区销售额就达13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达80多亿元。
然而,就是仿真饰品这样一个“美丽的事业”,却因频繁遭遇国外通报、召回而失去了应有的光环。饰品行业首先被圈进了义乌局检验监管重点“攻关”名录。
“产品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仅凭检验检疫一个单位根本无法实现对其长期有效监管,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的作用,可以解决经费、工作开展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在对义乌区域化管理工作全面考虑基础上,义乌局局长贾宗金大胆提出了依靠政府、企业、社会实现有效监管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确定之后,该局一方面积极与浙江检验检疫局、义乌市政府沟通,落实检测费用、实验室建设资金,走访相关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召开座谈会,取得相关出口企业与经营户的理解与配合。
2007年12月21日,浙江检验检疫局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建立出口饰品监管示范区,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义乌局在全国率先“试水”区域化管理工作,区域化工作势如破竹,在义乌全面铺开。
全面开展“产品质量保卫战”
义乌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义乌出口饰品区域化管理领导小组,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区域化管理措施,并以义乌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出口饰品区域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义乌局出口饰品区域化管理工作。
该局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法律法规、国外检测标准培训;抓住关键原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薄弱的企业和经营单位开展重点监督抽查;对出口饰品企业和经营单位实施分类管理;紧急制定出口饰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与此同时,义乌市质监局制定了《生产企业饰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与义乌局一起组织义乌出口饰品企业开展联盟标准制定;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了《市场采购饰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与市场主办单位一起落实台账建立工作;经济发展局、各乡镇也加入到了培训企业与经营户组织中……
一场由义乌局发起,义乌市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齐管,行业协会参与,相关企业自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保卫战”在义乌市打响。
区域化管理经验全面推广
在今年浙江局半年工作例会上,浙江局局长阎震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义乌出口饰品区域化监管经验,全面推进工业品区域化监管工作。”
目前,浙江检验检疫系统已建立了11个检验监管示范区,义乌局探索建立“政府负责、企业主导、部门共管、协会自律、社会参与”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浙江检验检疫系统得到了全面推广。
3786家经营主体,工作人员冒烈日逐个走访调查、逐个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相关工作人员一干就是两个月。抽查检测、邀请企业主参加培训,吃过闭门羹、遭受过不理解,但所有的付出和负重求索,换来的是宝贵的区域化管理工作经验。下一步,义乌局还将加大区域化管理工作探索力度,尝试对规范化外贸仓库和市场摊位实施区域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实现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出得去、管得住、多检出、少通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