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发布了2008年度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报告。测评结果显示,汽车行业满意度指数有较大提升,汽车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用户抱怨最多的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而对汽车性能最不满意之处是发动机耗油,对售后服务最不满意的是收费不透明、不合理。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全国用户委员会主任弋辉指出,近3年的数据表明,汽车自主品牌在质量方面加大了改进力度。尤其是2007年以来,自主品牌通过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开始向中高端市场迈进,提升了品牌形象,赢得了用户较高评价。
测评结果还显示,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指数(CACSI)为77.4分,比2007年提高2.7分,这是测评7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2008年汽车行业每百辆新车平均故障次数为187次,低于去年同期。从具体故障类型来看,驾驶、操控和制动系统故障远高于其他类型,该类型故障发生率为31.4%,配置及操控设备故障、发动机故障、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故障的发生率均较高。
弋辉表示,与往年相比,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汽车的质量可靠性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不断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汽车行业开始受到明显影响。“去年我们公司同时做3款新车,20多个项目,今年大幅紧缩,只做1款新车3个项目!”谈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江铃陆风的何伟力感触颇深!
是危机,更是转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认为,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可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的时机,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把需要的汽车技术购买过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开发实力。
那如何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或许2008年度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报告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不错的思考。作为自2002年以来开展的运用用户满意度指数监测产品质量的主要项目之一,这项测评的目的就是通过用户评价发现各品牌车型的优势与不足,为用户购买汽车提供参考,同时为企业的质量改进提供信息。
在本次测评中,用户平均抱怨率为18.7%,比去年下降3.4%。在抱怨的用户当中,对产品质量抱怨占66.8%,对售后服务抱怨占20.4%。发生故障次数4至9次的用户评价要明显低于发生故障1至3次和没有故障的用户。而2至6个月的用户评价要高于12至18个月的用户评价,这说明汽车质量还有待提高。
此外,用户抱怨对用户忠诚度的负面影响程度增强。今年测评用户抱怨对用户忠诚度影响是去年的4倍。由此不难看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广大汽车消费者的两大抱怨对象。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蔡世芳教授指出,汽车厂家应重视处理用户的抱怨和投诉,减少对其品牌忠诚度的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决定消费者购车的主要三大因素是汽车性能好、价格便宜和车型好看。而能否根据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和审美原则进行性能和外观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决定满意度高低和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如今的汽车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要想成功应对危机,占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汽车企业提高技术、保证质量。今年由于钢铁、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提升。那么,是不是因为压降了成本,就可以放松要求,降质降配置呢?当然不可以。在现今局面下,消费者对于金融和消费没有信心,企业和厂方只能更谨慎、更认真地对待市场和消费者。如果此时为了降成本而在质量上钻空子,无疑是杀鸡取卵,进一步杀伤消费者的信心,带给企业的只会是更大的灾难,而且后患无穷。对于品牌的伤害,将会延续无穷。
其次,汽车行业可以向售后服务要利润。据世界排名前10位的汽车公司近10年的利润情况分析,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有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3年就能收回一个投资3000万元的4S店的传说,已成为昨日神话,在现今4S店盈利、持平、亏损三分天下的情况下,指望卖车赚钱已不大现实,依靠保有量在售后服务中取得利润,当是所有汽车企业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厂家对特约维修点的投入加大和4S店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提升了汽车售后服务。但维修价格不透明,维修点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屏障乱收费的情况较为严重,本次测评的结果也反映了这种现状。
蔡世芳表示,目前汽车用户一把车送进维修站就开始担心会不会被敲竹杠,担心修完后会不会没过几天又要再送进去修理,或者送进去之后好久出不来,这些现象都源于厂家对维修点的管理、投入状况抓得不严,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到其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