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显示,我国的生产企业质量认证市场已经十分混乱,重拳整治的要求已经十分紧迫。
最近,贵州省质监局在抽检遵义市凤冈星旺食物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凤冠”牌一级食用油后,认定为酸值超标。之后,贵州一家媒体进行了点名报道,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恐慌,并向厂家讨要说法。然而,事隔两天后,贵州两家主要媒体刊登了关于凤冈星旺食物油脂有限公司通过“质量双体系认证”、获得“放心油”称号的报道。
遵义凤冠牌食用油酸值超标后“变脸销售”
针对这一问题,质监部门向记者介绍认为,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并不能说明企业产品无问题,目前,各种质量认证十分混乱,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质量认证机构往往只重收钱,不重过程,质量认证在企业产品的质量保障上并没有权威性。因此,通过质量认证而号称“放心油”,是没有依据的。
目前,对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由国家认监委主管和审批。多年来,各种认证机构如雨后春,逢勃生长。然而,这一产业的兴盛却伴随着巨大的负面效应。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在生存和赢利的指挥下,很多认证机构纷纷抛弃了质量认证的宗旨。只要企业出钱,他们就可以给认证证书。这些认证机构的“业务员”甚至到处活动,请求企业出钱买证书。有的认证机构甚至和个别质监部门联合“收钱认证”。很多企业获得的质量认证根本没有经过任何检验。记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认证均没有任何实际检验,一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所谓“权威认证”同样如此,好一点的认证就是由企业单方提供未经证实的资料。可以说,时至今日,混乱的质量认证市场已经成为了误导消费者的重要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常常召开各种通过质量认证的新闻发布会。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常常对企业进行不遗余力的报道。而普通消费者就成了这一场游戏规则的牺牲者。记者的采访显示,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对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心怀信任的,他们难于知道的是,他们将要为之付出的代价。
不要让质量认证机构成为黑心企业的帮凶,这是我们想要强烈呼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