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曾给国人很大的震动和刺激。现在,韩国韩医学研究院又要开始为“传统医学”制定全球标准,以期与中国和日本进行角逐,在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见新华网10月23日电)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遍及周边,对韩、日等国曾有过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辐射四邻的“汉字文化圈”。周边国家从不否认中国的文化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混融在这些国家的日常礼仪和历史传承之中。可以说,秦砖汉瓦建构着东亚文明的基石,唐风宋雨也浸润到了东亚国家的古老典籍里。中医的精髓在于针灸术,就所谓“韩医“而言,其针灸术是根据《东医宝鉴》而确定,而该书是1611年由韩国御医许浚据中国历代医书编纂而成。由此看见,“韩医”只是中医的支派、分支,如果“韩医”一旦制定出国际公认的“传统医学”的全球标准,这对中医的挑战是空前的,也是中医不得不面对的巨大尴尬。
与韩国悉心保存传统医学的态度不同,我国自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质疑、否定中医。近代学者俞樾写下《废医论》,第一次提出废除中医。五四前后众多的文化名人,对中医也持批判态度,梁启超、陈独秀、胡适、傅斯年、鲁迅都对中医深恶痛绝。近年,围绕中医的存废,更是撩动了知识分子和民间大众的神经,很多人直斥中医是“愚昧迷信”,认为中医是传统文化的毒瘤,必欲除之而后快。中医是华夏先民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体系,其生命力绵延千年,自然有不足之处,很多人不是去反思中医的缺陷,而是直言取消中医,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令人非常寒心。
在全球化的氛围里,民族国家无一不在保存传统文化,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在竭力留住传统的根脉,名人故居、传统艺术、手稿画作都得到精心的保护和研究。现在,我们的中医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饱受质疑、批判,面对韩国制定传统医学的标准,我们实在要反躬自问: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还剩下什么?
尽管有学者主张“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但从对中医的态度上,我们看不出来这一迹象。自尊者方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文化也是如此。对自己的文化都没有底气,又怎能希望别人来学习、研究甚至吸纳呢?很多人不喜欢韩国人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气质,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如“汉字”“中医”“儒学”的热衷却令我们汗颜。我们的中医有最悠久的历史,有最精深的体系,如果“韩医”制定出的标准成了中医的标准,我们会贻笑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