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企业加入首个3C融合标准,法人机构年内成立
“闪联”冲刺国家标准
中国企业首个3C融合标准——“闪联”标准工作组(IGRS),截至目前已经有44家中外企业加盟,致力于推动不同装置联网互通的“闪联”产业标准。
随着台湾音效芯片企业骅讯电子的加入,在日前召开的北京信息技术标准国际论坛上,闪联工作组组长孙育宁透露,闪联组织计划在今年内向相关部门提出成为国家标准的申请。
闪联成立两年以来,虽然受我国政府及中国70%相关企业的支持,但其遭遇的尴尬也显而易见,其中没有法人机构,无法开展产业化工作就是其一大难题。
在日前举行的标准论坛上,联想集团副总裁、闪联工作组组长孙育宁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虽然没有成立法人机构,但闪联的产业化工作一直在很好地开展。在法人机构成立之前,闪联工作组成立的闪联协会“替代”法人机构负责相关产业化工作。对于闪联法人机构的确切成立时间,孙育宁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在年内成立。”
成员企业加码体验店
在产业化进程方面,孙育宁表示,闪联非常注重参与行业内的各种重大活动,以及积极地进行闪联品牌宣传工作。而在产品推广方面,闪联将加大闪联体验店的力度。体验店是闪联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重要一步。
据悉,闪联的体验店主要由成员企业自己出资筹建,目前联想和康佳已经在全国建立24家闪联产品体验店。孙育宁透露说,TCL也在积极筹建闪联体验店。
积极招揽日韩企业加盟
一直以来,闪联联盟企业主要包括中国内地的家电、IT企业及网络运营商,但始终没有专业音效企业。但是,随着骅讯电子的加盟,闪联工作组的成员单位不仅扩大至44家,同时也标志着“闪联”成员开始向更广的范围扩展。
孙育宁表示,闪联是一个开放型组织,不但吸收、接纳中国企业,更希望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加盟。据他介绍,闪联正在积极地与韩国、日本相关组织、企业探讨合作,他本人前些日子去了趟韩国,就是与韩国标准组织探讨合作成立一些新的机构。
骅讯电子董事长郑期成表示,之所以选择闪联,是因为闪联是商业化最快的标准。
目标直指国际标准
孙育宁曾透露,闪联在今年内将铁定成为国家标准,同时,闪联这个庞大的标准组织将不会满足于成为国家标准,并将目光投向国际。
联想中国闪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闪联标准是“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将有信息产业部和闪联工作组共同推出。该标准包括两大部分:基础协议、测试验证。
杨楠进一步解释说,基础协议部分为非闪联成员企业生产闪联产品提供了遵循标准,而测试验证部分则是为了测试闪联产品是否符合闪联标准的要求。
据悉,骅讯电子是世界四大音效芯片厂商之一,在全球PC主板音效芯片市场占据70%的市场份额,IBM、惠普、戴尔等均为骅讯电子的客户。孙育宁明确表示,此次与骅讯电子的合作,除了填补闪联在声音领域的空白,闪联也希望借助骅讯与国际厂商的关系以及在全球的销售优势,将闪联推向世界。
孙育宁介绍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有意加入闪联组织中,通过与他们的合作,闪联标准可以很快国际化。”
■相关链接
“闪联”素描
主要成员——2003年7月,经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批准,由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5家企业发起、7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简称IGRS标准工作组),共同制定IGRS协议规范。
IGRS协议适用的范围是:企业、公共场所、个人以及家庭所涉及的信息设备互联,遵循共同资源及功能服务接口标准,使设备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开放及服务协同。
产业化标志——2004年1月6日,中国电信宣布加入“闪联”,这是关联应用产业化的重要标志,电信运营商的加入使“闪联”突破了终端厂商,至此,从底层协议的开发,芯片、操作系统的设计,到网络接入和内容提供商,到终端产品,闪联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化分工。
对手——成立于2003年6月底,由惠普、英特尔、IBM、微软、三星、索尼等17家国际3C巨头发起的“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是目前“闪联”的强劲对手,该组织中的一些核心厂商正与“闪联”进行磋商,希望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合作。
局限——与“数字家庭工作组”相比,“闪联”的成员大部分是终端厂商以及软件企业,偏向产业链中下游。这对于打造一个成熟的“闪联”产业链而言,有致命伤;如果规划不得当,未来的“闪联”仍会在芯片等产业链上游方面受制于国际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