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生产从无到有,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产能、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工业硅生产大国。但多年来中国工业硅生产和出口基本处于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企业生产和产品出口的效益欠佳。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工业硅应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改变这种无序的状态。
工业硅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工业硅生产始于1957年。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工业硅生产主要是国内自产自用。1980年,工业硅开始出口,90年代末年出口量达到20万吨以上,2007年出口量增加到近70万吨。现在我国工业硅的产能产量和出口量已均居世界首位,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近60个,年出口量已相当于发达国家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虽然我国是世界工业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却不是工业硅出口强国。多年来,工业硅生产和出口的效益一直欠佳。上世纪90年初以来,工业硅出口的价格经常比国际市场正常价低20%~30%。2007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初以来,我国工业硅出口价格有相当幅度的提高。2007年我国工业硅出口全年的平均离岸价是1381美元/吨,今年1月至5月的平均离岸价上涨到2001美元/吨。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工业硅价格也在迅速上涨,同期美国和欧盟的工业硅现货价也从2200美元/吨左右上涨到3500美元/吨左右。
盲目扩张导致困局
我国工业硅出口长期价格偏低的原因,除美国、欧盟等长期对我国工业硅出口实行反倾销之外,也与我国工业硅项目的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相互压价的无序竞争有关。
2004年以来,在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下,工业硅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势头受到一定遏制,落后生产能力开始被淘汰,节能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在取得这些初步成效的同时,长期盲目扩张积累的问题仍很突出,整个硅业要真正遏制盲目扩张的势头,消除无序竞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进入2008年以来,国家从1月1日起对出口工业硅开征10%的出口关税,年初南方地区遭遇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这些地区相当数量的工业硅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生产和贸易均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工业硅产业长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不仅造成出口效益不佳,也造成企业经营和设备装置落后,技术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为了使我国硅业摆脱目前的困境,使硅业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必须重视和加快落实各项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搞好工业硅的产业升级。
工业硅产业升级途径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会长何允平等业内人士建议,应从以下途径着手,实现工业硅产业的升级。
一是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硅行业的各企业正逐渐认识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何允平说。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企业增强自觉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小容量工业硅炉的速度,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应加快推进企业重组、企业联合的步伐,以便形成若干企业集团。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组,促进产业的集约化、大型化。
二是重视工业硅的生产节能。何允平认为:“大力推进节能和降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这应该是工业硅产业提升中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工业硅生产的能耗有多个方面,但主要表现在电耗方面,特别是冶炼工艺过程的电耗。通常情况下,所需电耗的费用往往要占到整个成本的40%或更多。努力降低生产中,特别是熔炼过程中的电耗,是必须首先引起重视的方面。同时,还要搞好烟气净化和粉尘的回收利用,从工业硅炉烟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硅粉尘量,现在已成为建筑、化工等多方面的新材料。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工业硅的种类和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方面,我国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已获得良好效果。今后要继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要搞好节能减排,扩大优质矿物和还原剂来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工业硅产业国际竞争力等,都必须重视和加大科技投入,搞好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废渣废料等的回收利用。工业硅生产中的冷却用水、硅块破碎中不能满足成品粒度要求的碎硅以及硅石、还原剂破碎、筛分后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碎料等,都应该直接或经过一定的处理后,返回到生产流程中使用。工业硅炉大修时从炉膛内清出的碳化硅等物料,有的可直接返回炉内应用,有的可销售到钢铁方面应用。 同时,在工业硅熔炼过程中,原始炉气没被外部大量空气混合时,回收这种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原始炉气,可用于化学工业,进行各类有机合成,如生产石蜡、烯、甲木醇、乙二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