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30年风雷激荡的改革造就了检验检疫气象万千的新面貌,30年对外开放的成就铸造了检验检疫综合实力的巨大提升。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甘肃检验检疫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嬗变后,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璀璨的华章。
勇于变革是前进的行动阶梯
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科研水平迅速提升。多年来,甘肃局各级党组始终致力于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今天,甘肃局中心实验室已拥有一批博士、硕士高级分析检测人员,下设7个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各类检测仪器1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7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综合性检测航空母舰”之称的外繁种子检疫实验室,其检测实力位居甘肃第一。该局中心实验室已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兴检”二、三等奖10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9项,取得科研成果15项。该实验室承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苦水型)玫瑰油国际标准项目已经进入到国际标准草案(DIS)阶段。
目前,该局是西北师范大学环境与科学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两院的硕士生培养基地,今年1月,荣获了甘肃省教委学位办颁发的“甘肃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证书。8月25日,甘肃省科技厅批复同意成立甘肃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该院的成立,在科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开展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监管手段及监管有效性不断加强。加入WTO之后,甘肃局积极探索新的检验监管模式,加强了对重点商品和特色商品的检验监管,对涉及安全卫生、环保且质量不稳定的商品实行批批检验;对国有大型企业质量稳定的出口商品实行分类管理;对出口包装实行周期性检验,加大了过程控制的力度,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截至2008年上半年,共对5家企业实行电子(数据)监管,对6家出口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远程电子(视频)监管,对8家企业电子监管的布点已完成。
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行政进程。甘肃局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同时,多年来一直坚持“送法下乡”、“送法上门”活动。坚持到厂矿、车间、地头宣传和普及质检法律知识,把普法工作贯穿到具体的执法工作中。2006年参加了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全国质检法律知识竞赛”并获得“佳绩奖”;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严格执证上岗、亮证执法,不定期地对出口企业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三位一体”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上述种种措施落实了执法责任,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
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显著。从2000年开始,分管局长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关键岗位责任人每年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2007年先后与酒钢等10家大型外贸企业签订了“检企廉政行风共建协议书”,约定了双方在行风廉政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了检企双向制约机制,加大了纪检监察监督力度。
多年来,甘肃局充分利用局域网、宣传专栏、举办廉政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警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全局上下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良好风尚。1996年,甘肃局荣获“城关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荣获“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荣获“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86年初,甘肃局开始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1988年,把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管理,实行岗位目标承包责任制。1993年,甘肃局积极实行“三定三包”,同时采取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2000年,在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中,甘肃局又对目标责任制进行了改革,突出了依法行政的主题,围绕工作目标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实现了工作目标和管理职责的衔接,形成了全员管理的新局面。2008年,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再次改进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突出了日常监督检查的作用,使之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全局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把关服务是检验检疫的职责
以新的措施应对形势变化。多年来,甘肃局一直秉承严格把关、热情服务的宗旨,在推动甘肃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99年,甘肃局制定了《为全省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服务的新十条措施》,帮助出口企业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同年,组织省内3家企业赴白俄罗斯明斯克参加商品博览会,组织9家企业参加了中国出口质量认证成果展示会,进一步密切了外贸与检验检疫的关系。近几年又相继制定了《关于支持甘肃省大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八条服务措施》、《甘肃检验检疫局为外经贸发展服务的9条措施》,今年上半年与省商务厅联合召开了甘肃省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强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十条措施》,确保了甘肃省进出口食品在关键时刻不出问题。
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真感情
数年来,甘肃检验检疫人的足迹踏遍了三陇的山山水水。近5年,仅田间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就跑遍全省20多万亩出口新鲜蔬菜、种子、苗木、水果、果园种植基地,在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及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协助他们建立起“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出境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工作,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目前,已建立了出口新鲜蔬菜备案基地47家,共120273亩,供港澳活牛的注册育肥场4家。对出口农产品产地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在农药残留控制和有效检测环节上下工夫。做好外繁种子的监管工作,定期对外繁种子基地进行病虫害调查,着力提高种子企业从源头管理农产品质量的能力。大力开展原产地标记注册评审工作,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目前已有陇西黄芪等14种名优土特产品相继获得了原产地标记注册,“玛曲牦牛”等9种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工作正在进行中。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的抓源头工作机制,与庆阳、武威市政府先后签订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合作协议”、“关于加快大棚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促进武威农产品出口的合作协议”。
30年弹指一挥。30年的经验和成就令我们意气风发,把关服务、加快发展的使命令我们昂扬向上。我们正以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未来,未来更美好,未来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