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位于滚滚长江与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交汇处,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优越的港口条件,给西气东输国家重点工程再次选择镇江口岸作为钢管中转基地提供了自然的理由。然而,西气东输项目采购部负责人却说,镇江检验检疫局在西气东输一期工程中及时到位的服务是他们再次选择镇江口岸的主要原因。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国务院决策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气田,向东横贯9个省区,全长4200多公里,在人口稠密和重要地段所建管线大都选用优质进口钢管,原计划在镇江口岸进口16万吨。
得到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钢管进口信息后,镇江检验检疫局及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检验工作小组,提前做好检验技术、资源的前期准备。局领导要求,一定要把西气东输进口钢管检验工作做成“精品工程”,既要严格检验质量、严控检验周期,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又要全方位地服务。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该局到国内知名钢厂和检验检疫机构学习,研究制定了“国外监装+验证+抽样检验+监督管理”的检验方案。钢管检验需要进行破坏性理化检验,镇江局充分考虑技术专家全程驻厂监造以及制造企业稳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情况,在进行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减少破坏性取样比例,仅此一项就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节约成本近2000万元人民币。
进口钢管检验的精度和速度考验着镇江检验检疫人员的检验技术和服务水平。由于工程需要快速推进,进口钢管一船一船接踵而至,检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不误工期,检验人员和时间赛跑,连喝水都采用跑步的方式。镇江局周到的服务获得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项目部的肯定和赞誉,他们加大了在镇江口岸钢管的进口量,到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完成,经镇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并投入使用的钢管已达60多万吨,超出原计划的三倍多。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建设。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与拟建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管道主干线和支干线全长9102公里,工程设计输气能力每年300亿立方米,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是确保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重大骨干工程。而承担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任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决定,再次将镇江口岸确定为工程用进口钢管的主要进口中转地。
对于镇江检验检疫人来说,这既是考验又是挑战。该局领导十分重视,挂帅当起了第一责任人。组织人员认真分析二线进口钢管口径更大、级别更高、检验环节更复杂的特点,从讲政治的高度精心挑选检验人员,制定周密的检验计划,要求用最优质的服务和最精确的检验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从今年2月底起,二线工程进口钢管陆续到达镇江口岸,每一船钢管,少的近千吨,多的上万吨,每一根钢管都是国家的财产,价值不菲,为了在破坏性取样检验中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少地破坏钢管,在每船钢管进港前,检验人员都要详细研究钢管的数量、规格、尺寸、炉号等资料,认真制定取样方案,争取最合理的确定样品分布区域。因堆场空间限制,钢管只能叠放,每根钢管重量近10吨,随时存在钢管滚落的危险,检验人员全然不顾,在堆积如山的钢管上爬上爬下,在冰冷的钢管里钻进钻出,用忠诚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今年5月,镇江检验人员在对日本某国际知名钢铁企业生产的一批1000余吨钢管进行检验时,发现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不合格。对于这样的检验结果,钢管生产企业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自己的产品管理严格,质量可靠,不存在问题。为慎重起见,镇江局邀请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国内收货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现场取样,送到大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证实了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在事实面前,日方确认镇江检验检疫局的检验结果,对不合格钢管进行了赔偿。
滔滔的江水奔腾向东,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一艘艘来往穿梭的船只显示了镇江口岸的繁忙,一根根合格的进口钢管见证了镇江检验检疫人履职尽责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