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风清气爽。日前,国家AAA级风景区山东省冠县中华第一梨园内林茂果肥、飞甜流香,为期两个月的第二届采摘游园活动拉开序幕。该园负责人冯俊奎说:“冠县鸭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果品不但打入了国际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鸭梨旅游产业发展。”据了解,采摘游园活动开始1个月来,这里共接待来自天津、济南等地游客2.1万人,带动相关产业收入840余万元。
冠县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百里黄河故道贯穿南北。冠县鸭梨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有“鸭梨甲天下”之称,是我国著名的“鸭梨之乡”。相传汉以前,这里的人们就利用桑树嫁接种植梨树。据史料记载,唐代在古堂邑城西、古黄河决口扁形区南侧,即现在的冠县韩路村一带就盛产鸭梨。现在,该县东北部黄河故道边万亩以上的梨园里还有很多树龄上百年和数百年的老梨树,其中清康熙8年(1669年)王氏栽植的一棵鸭梨树现在生长于兰沃乡韩路村,至今已有337年的历史,树高12米,冠幅19米,干周3.6米,至今仍枝繁叶茂,年产鸭梨2000余公斤,被称为“梨树王”。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质监局立足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积极引导当地政府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他们制定国家标准,开展产品质量监控,并组织专家论证,为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他们结合生产实际,先后编制了《冠县鸭梨栽培技术规程》等实用技术规范,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他们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解标准化种植的知识和技术。2006年,冠县鸭梨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冠县政府随后提出“旅游兴县正当时”思路。他们挖掘梨文化资源,按照“春观花、夏赏绿、秋尝果、冬品树”的要求,投资1000万元开发建设了梨园生态风景区,建成了以梨园观光为主的民俗风情园。风景区内,亭台高耸,栈道飞架,碧波荡漾,曲径通幽,绿树掩映。清风徐来,百年梨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预计今年,中华第一梨园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门票收入近300万元,实现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服务业综合收入1亿多元。
目前,冠县鸭梨种植面积已达1.3万多公顷,产量达到3.6亿公斤,产值4亿多元。果品畅销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自治区,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年出口量1000万公斤,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