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工作中农信社需要一个系统全面、设计合理、严密紧凑、简便易行、相互制约、具体明确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也就是说需要制定一个实际操作性强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有效地消除操作风险隐患。
近年来,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和银监管理部门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农信社领导对内控制度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规章制度清理和内控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业务操作规程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现有的相关制度与文件来看,操作规范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是“管理层面”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这一原则性的要求具体细化到业务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中去具体实施执行,这就需要一个系统全面、设计合理、严密紧凑、简便易行、相互制约、具体明确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也就是说需要制定一个实际操作性强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有效地消除操作风险隐患。
一、目前农信社业务操作规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操作不规范,操作风险存在较大隐患。
现行的农信社业务操作流程是根据业务收付大体上制订的,而不是从岗位职责和业务性质的要求来具体细致地设计制订的。如上线前的出纳员、会计员办理任何一项业务都是执行“现金收入业务操作”,计算机综合系统的柜员操作规程管理只是概括性地提出在办理业务时,业务发起柜员的凭证应做到及时准确、交接清楚,接收柜员接到凭证后应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或拒绝办理。既没有分清岗位的具体责任,也没有分清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要求,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操作流程比较模糊混乱,往往凭个人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来完成操作,甚至出现代岗、兼岗、混岗、串岗的现象,很容易发生操作错误,带来操作风险。
(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制约不力。
目前农信社在印章、库房、重要空白凭证、***、锁匙等方面管理上均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具体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因而出现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制约无力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金融风险。例如,印、押、证按规定要求是分离管理的,但由于在实际管理中没有明确到具体岗位,由谁来具体执行,因而容易出现印与证(单)重叠管理的现象,若发生金融案件,难于分清责任。又如重要空白凭证应视同现金入库实行双线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单人管理,没有明确主管和副管人员的名单,也没有明确制定这项业务操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职责要求,甚至有岗无人,未能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又如在安全保卫方面,营业期间的安全责任未能按照营业场所每一个部位、项目进行细致、科学、合理的分工。还有防火、防抢劫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预案,具体负责某个安全项目的人员,如何分工,怎样实施,是否合理切实可行等等都没有明确落实,未能真正发挥出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的作用等。
(三)监察无力,内控疲软。
目前农信社在业务操作规程管理上缺少一个全面系统、设计合理、严密紧凑、简便易行、相互制约、具体明确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各个业务环节、业务项目、业务岗位上缺乏业务操作依据标准,导致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制约无力,存在着极大的操作风险与安全隐患,而监察稽查人员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标准依据,面对着模糊甚至是混乱的业务操作规程现象,也无从指导纠正,从而导致稽查不清,监察无力,内控疲软,未能有效地堵塞风险源,容易诱发职业犯罪和金融案件的发生。
二、农信社业务操作规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
(一)制订业务操作规程标准的原则
1、系统全面原则。业务操作规程标准的制订应涵盖农信社各个业务部门、业务环节、业务岗位、业务项目、财务会计、信贷、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监察稽查等业务领域都要详细制订各自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把农信社的各种业务活动的具体操作都进行标准化规范。
2、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原则。业务操作规程标准要根据不同业务部门、业务岗位、业务项目的性质与要求,科学合理地制订,既要符合农信社业务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主分考虑到部门间、岗位间、业务项目间相互的业务逻辑关系,又要做到明确清楚,简便易行,操作性强。
3、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相互制约原则。制订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要具体到每一个岗位的每一项业务的操作细节,岗位职责及具体操作步骤都应详细规定。在业务操作上只有明确分工、分清职责,才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这样使每一个员工既明白自己的职责要求,又容易掌握自己的业务操作规程,有助于员工快速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在办理业务时便于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降低操作风险程度,提高内控能力。
(二)制订表格式的业务操作规程标准
农信社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业务性质、项目内容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每一业务项目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以表格形式制订出《农村信用社业务操作规程标准表》,既简要明白,便于操作,又容易学习掌握,便于实施推广。将业务操作规程标准以表格形式表现,容易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监察稽查人员进行业务监督检查时无论是现场或是事中事后,都可按照表中规定的规程与步骤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表格登记统计,以便于汇总分析,堵塞漏洞以及不断完善。
(三)业务操作规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方法。
业务操作规程标准的制订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技术含量要求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制订出一套科学、系统、合理、完善的标准,制订与实施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不容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着重考虑: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部门之间须通力合作。这项工作从业务范围来看涵盖了农信社主要业务内容;从企业法人级别来看,主要是涉及到市级联社、县(区)级联社、镇信用社三级法人企业,对基层社及业务服务窗口的作用和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项工作,要组织严密,计划周详,从上到下,密切配合。各部门间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广泛交流与探讨。只有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行动上切实落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加大研究投入,大胆探索,逐步完善。省、市、县(区)三级联社从上到下组织一个业务政策研究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这项工作,制订与实施的过程要广泛听取基层社的意见,要深入基层,贴近岗位,遇到新问题难问题要及时组织研究,大胆探索,以创新的观念去研究解决问题,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要有科学发展的眼光,制订出的标准要适应企业在新的金融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3、宏观策划,微观着手。制订业务操作规程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业务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更主要的是它对强化内部管理、增强防控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复杂,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有全局观念,宏观上要有一个完美的策划,要有组织有全局观念,宏观上要有一个完美的策划,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具体工作要从基层入手,广泛调查,深入研究,从业务项目到业务岗位再到业务部门,都要细致入微,不可疏忽,要充分考虑到项目之间、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内在业务逻辑关系。
4、因地制宜,从点到面。业务操作规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切戒一蹴而就的思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企业外部经营条件不同,服务对象有所差别,业务项目和业务性质亦有所不同,因而,制订的业务操作标准不必要求较大范围的统一。笔者认为以一个市级联社作为一范围标准比较切合实际,因为一个行政辖市一般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平衡,各个县级联社的外部经营条件相差不大,服务对象和业务项目基本相同,执行一个统一标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制订和实施时,应以一个县级联社作为试点单位,经过探索完善之后,待条件成熟再从点到面,在全市铺开,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实施成本支出,保证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