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安全认证法规应继续完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从安全认证法规完善到认真执行,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需要

  当你还在为因汶川大地震而消亡的6万多亡灵唏嘘感叹时,你也许不知道,在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已经不亚于一场8级大地震。事实上,中国每年因车祸而丧生的数字已高达10万多人,他们有幸没有倒在坍塌的残垣断壁下,却不幸命丧于疾驰的车轮底。

  当汽车以从未有过的高普及率进入家庭,当我们的道路因过快增加的车辆和过多的“菜鸟”司机涌入,当“碰撞门”事件屡屡发生,当C-NCAP开始遭受质疑时,你会发现,“汽车安全”这个字眼从未向今天这样刺痛人心。

  今天我要说的本是众多逻辑中最简单的一个——消费者珍惜生命,所以需要安全质量过关的汽车产品;国家部门通过各项法规及各种认证监督企业生产合格产品;企业生产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逻辑,却衍生出中国汽车所面临的诸多待解难题。2008年7月底8月初,一场围绕汽车产品3C认证所进行讨论的中国汽车安全论坛将众多政府官员、学者专家聚在了古城西安,产品质量、汽车安全、企业诚信、认证把关成为提及率颇高的关键字眼。

  事实上,汽车安全并非一个新课题。早在几年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不少法规并成立各种认证工作,以确保汽车本身的安全性, 这些举措曾引起各方关注。然而随着交通伤亡事故的居高不下,与之同攀升的是对国家认证的争议与疑惑,特别是C-NCAP丑闻让更多消费者毫不犹豫地举起了不信任牌。

  而面对消费者对国家认证的不信任,似乎与会的大部分官员及学者都倾向于是企业的不诚信使之然。一种观点认为:许多企业为取得认证,获得市场销售的资格,所报送认证的产品质量要比市场上销售的高得多,更有甚者,有些企业钻了法律空子根本就没有验证。

  把这类企业揪出来痛批一顿着实应该,毕竟它们的产品与人命相关,自然马虎不得,批完再开上一剂“将企业诚信考核跟企业贷款、评比等挂钩”的药剂,也定然会更加管用。但是,这种观点显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导致某些企业不诚信的原因还有监管部门。其实,对于上述观点所提到的问题,如果监管部门稍微动一下脑子改变一下思路或者不怕麻烦多设置一两个环节也许就可以避免。

  更何况,影响企业放松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还有一些相关环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刘东根认为中国对待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起到了“烟雾弹”的作用。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中国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多采取简单快速处理的方法,可是这并不有利于对某些案件查清事故的真相。根据统计,在中国目前的事故处理法律体系下,将近99%的交通事故被判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这就使得由于车辆本身缺陷而导致的事故被忽视和掩盖了。正是在这种法律体系下,交通安全事故问题处理过于简单,造成了安全性检测和评比上的困难,更多的交通事故责任都归为了司机,而一些真正应该为之承担责任的汽车厂商却可以在这一体系的遮蔽下“逃之夭夭”。

  汽车安全、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显然已经不需再辩,谁都承认,没有过硬的产品,就不可能有企业发展,这一点不仅在国内市场,在国外市场亦然。中国汽车产品在外形设计、油耗、价格等方面均具有优势,而在进军海外过程中却遭到了多次坎坷,几次反复均因为质量问题,挥泪海外的事件也不胜枚举。

  显而易见,在现阶段下,真正把好汽车产品安全质量关并非单纯从企业一方来施力,而是需要监管部门、相关环节来齐动脑子,共同努力,为保证汽车产品质量制定出更加周密的认证法规及环节,而无论对监管部门还是企业本身来讲,法规方案制定后,最关键还是在于执行,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最短的距离莫过于从口到手,可是往往从口到手又是最长的距离,而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需要。

作者:孙铭训 来源:汽车之家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