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持续改进加速实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前,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进入改革发展建设新的关键时期。1996年以来,航天质量管理能力以其艰难而坚实的跨越,成就了中国航天的辉煌业绩,支撑了航天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新的形势、任务和目标,又赋予了集团公司新的使命和责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成为航天科技工业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一、中国航天的成就得益于质量管理的跨越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已走过52年的发展历程,在导弹武器研制、火箭卫星发射、载人航天飞行、深空探测、航天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然而,发展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1994年至1996年间,中国航天遭受了一系列挫折。面对“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的严峻形势,航天人卧薪尝胆,深刻反思,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并实施了具有航天特色的“28条”、“72条”、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等一系列强化型号研制和质量管理的措施,加强了产品保证能力的建设,从而保障了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成功并实现了100次发射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圆满完成,铸就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一批型号装备陆续定型交付用户,重点型号科研生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是得益于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跨越。正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航天质量文化,树立零缺陷的理念和严慎细实的作风,才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及质量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我们坚持“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的原则,实施型号研制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才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正是我们坚持强化质量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并严格实施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才使系统工程管理和产品保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回顾航天50多年的发展,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是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它为中国航天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质量管理新的责任

  从现在到2015年,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太空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和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对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赋予了质量管理新的责任。

  质量管理水平是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质量管理能力建设是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穿改革发展建设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呈现出“三高二重”的新特点,即型号研制、业务运行要求高可靠,发射飞行任务高密度,内部人员和外部环境变化高动态,重大专项任务、重点型号任务十分繁重。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的质量管理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其突出的表现是:产品的成熟度不高,可靠性设计和验证水平不适应新任务的要求,成功型号的背后还有隐患,重复性、低层次问题屡禁不绝,老产品出新问题、新产品出老问题,体系运行有效性不够,质量基础能力薄弱,人员的素质和团队能力有待增强等。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则难以保证后续任务的连续成功,难以适应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难以保持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难以完成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面对当前,展望未来,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质量管理能力的跨越。为此,质量管理能力必须适应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要求,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持续改进,实现新的跨越。

  三、加快实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

  从航天科技工业的特点及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航天质量管理能力新跨越的内涵和要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零缺陷”意识,显著提高全员质量素质。追求“零缺陷”,是完成任务最主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应把“零缺陷”作为目标,提高质量素养,力求各项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一次就做对、做好,力求型号研制、生产和服务中各环节、各零部件、各项操作全面优质、准确无误,力求型号研制大型地面试验、飞行试验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不断完善适合航天系统工程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和要求,在完善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以型号为主线的跨单位的产品保证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完善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不断提高产品的成熟度。

  三是实施精细化的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抓起,严格贯彻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质量问题“归零”等有效方法,实施产品保证策划和风险控制,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为核心,实现对研制生产过程的偏差进行量化管理,特别要强化关键过程控制,实施必要的强制检验,加强不合格项的审理等,提高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按照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对质量工作的要求,实现质量管理能力新跨越的基本思路是“五个强化”,即按照继承、完善、创新的工作方针,通过强化“零缺陷”理念、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控制、强化质量基础建设、强化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航天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支撑四大主业的发展,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奠定基础。

  围绕上述要求和思路,我们当前应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强化“零缺陷”理念
  
  集团公司将启动新一轮质量文化建设,发布《质量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大力宣传“零缺陷”理念,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组织开展好集团公司质量日、质量月和QC小组等活动,加强质量形势宣传教育。

  2.强化质量体系建设
  
  研究策划集团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发布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Q/QJA 9000标准,加强院(公司)、厂、所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集团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组建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咨询的专家队伍,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和审核工作。开展集团公司主要供应商的二方认定工作。

  各单位行政领导要切实履行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发挥好领导作用,从人、财、物等方面为质量体系建设配置好资源,创造全员参与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的作用,细化并落实质量责任制,不断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完善各级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全面开展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工作。质量分析工作是航天型号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质量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不健全、分析深度不够和对改进产品质量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应按厂(所)、院(公司)、集团公司自下而上逐级建立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并纳入到各级质量体系文件中,以实现质量分析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高度重视并全面开展各级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工作,为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改进提供支撑。

  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尤其要注重并充分发挥基层班组的作用,以基层班组为重点,打破型号界限,认真做好承研承制产品的梳理工作,以产品为对象和归属,做好分析工作。

  面向产品的质量分析,重点要做好对产品质量信息的采集、聚焦与放大。对各类质量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从设计、工艺、设备、器材、软件、操作和管理等方面,对质量问题原因进行归类和深入透彻的分析,将关注点聚焦到共性、重复性、批次性问题及问题多发、关键和通用产品上,对造成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产品的薄弱环节加以放大,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改进,不断提高产品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加强以型号为主线的跨单位的产品保证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坚持质量问题快报制度,提高型号的产品保证能力及质量问题“归零”和举一反三的快速反应能力。

  3.强化全过程控制
  
  以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为切入点,规范产品实现过程管理。加强产品研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坚持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可靠性设计和验证能力建设,特别是长寿命高可靠相关技术,在型号产品研制中重点推行FMEA及验证、潜通分析、最坏情况分析、降额设计、热设计、冗余设计、电磁兼容设计、耐环境设计、容差设计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等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技术。深入开展以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为核心的产品保证工作,注重数据包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实现全系统全过程的量化管理。要注重产品实现过程中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的识别与控制,合理设置关键和强制检验点,严格不合格项管理。加强技术评审,完善质量监督。

  4.强化质量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包括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工具手段、专业机构和技术方法等。
  
  及时总结、固化技术成果和工程管理经验,加快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和贯彻工作,继续推进设计、工艺、试验三大规范,研究、转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研究制定集团公司级质量管理标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加强质量与可靠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积极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法和工具,重点突破加速寿命试验和可靠性验证试验等技术,推动先进、成熟的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信息化、软件化、集成化,实现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工程化,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完善产品保证技术体系,建设产品保证专业机构。完善集团和院(公司)两级质量与可靠性、元器件、软件、材料和工艺、电磁兼容(EMC)等专业技术机构,逐步形成集团公司和院(公司)两级、多学科综合的产品保证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健全集团公司不同层面的质量与可靠性专家队伍,建立健全各级专家信息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为型号质量与可靠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强质量与可靠性工具手段建设,统筹规划设备设施的配置,保证产品研制生产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结合重点工程和产业发展,开展专项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保证能力。

  5.强化团队建设
  
  对于航天系统工程而言,团队作用发挥的好坏和完成任务的成败紧密相连,必须强化团队建设,尤其是要抓好核心团队(型号“两总”、主任设计师、厂所长)的建设和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质量素质。

  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型号“两总”系统、质量管理和监督人员、各类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上岗和激励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培训、考核责任制。

  加强学术技术交流,建立跨单位、跨型号的技术交流机制,办好航天质量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实现成果共享,促进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日来临之际,我们对质量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回顾过去,把握现在,谋划未来非常必要。我们要增强提高航天产品质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先进理念,完善质量体系,强化过程控制,大力提升集团公司的产品保证能力和质量管理效益,加速实现航天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发挥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作者:袁家军 王毅新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