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6月16日举办的2005年上半年农资打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万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5334家,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8608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达2.5亿元。
据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质监部门以化肥、农药、农机及其零配件为重点产品,以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查办坑农害农违法案件,开展“农资打假下乡”为主要任务,抓住春耕备耕农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集中行动。
在全面启动了化肥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后,不仅山东、四川等11个化肥主产省份质监部门共确定了30个化肥重点区域进行了集中整治,去年整治初见成效的连云港、临沭等地更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把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向了深入,并作出了“创建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的实施计划。
在3月10日至4月10日的全国集中行动月中,全国各地质监部门部署开展了“进百村、入百户、抽百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质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2841人次,深入农户20447家,抽取农资样品10471个,查处生产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违法案件3079起,现场查获假冒伪劣化肥1.9万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171.98万元。
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各地质监部门强化省际区域联动和与公安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联手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山西、湖北、甘肃、山东、江苏、贵州、黑龙江等省质监部门分别联手查获多起涉案劣质化肥在100吨以上的大案要案。各地质检部门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农资生产列入“黑名单”,国家质检总局从各地的“黑名单”中列出一批作为全国第二批生产假劣农资企业“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质检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农资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继续深入抓好化肥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全面推进第一批30个化肥重点区域的整治;加强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研究建立预警机制,增强打假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防范劣质化肥坑农害农案件发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