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 闪联标准被接纳为国际标准一事,近期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闪联标准工作组20日在北京就此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成为国际标准只是闪联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标准组织ISO/IEC7月23日发函确认,中国提交的闪联标准已被正式接纳为国际标准。这是近14年来,中国标准首次在ISO信息技术领域成功问鼎,将对中国信息产业增强国际话语权产生重大影响。
高层人士认为,闪联开创了中国信息领域大企业联合标准创新、共同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先河,这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引导全球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是中国从信息大国迈向信息强国的重要里程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马骏在20日的座谈会上说,企业创新化、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和产业化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铁律,闪联已经突破了标准国际化的瓶颈,接下来就要向产业化的目标努力,而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于欣丽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行业的标准之争,本质上就是利益之争,一个不能产业化的标准,即便技术上再先进,构架再完美,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从国外经验看,一个标准从提出到产业化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闪联可谓任重而道远。
中国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在座谈会上坦言,目前中国每年产生上千件标准,最后真正被广泛使用的少之又少。相比于之前闪联从一个行业标准迈向国际标准的过程,我们觉得未来产业化的道路更加艰难。
"闪联核心成员能否兼顾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核心技术能否与外强抗衡,以及消费者最终能否认可闪联产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挑战。"孙育宁说。
闪联标准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主要是在电脑、电视、手机等不同电子产品之间建立通讯机制,实现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截至今年5月,闪联产业联盟成员已达1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