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新郑市枣业走上了一条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业内人士称,这是新郑质监局指导型、创新型、深入型服务结出的硕果。
1994年以前,“孟庄孟庄,到处沙岗,粮食不够,种枣喝汤”这句顺口溜在当地广为流传。为了彻底改变农民守着“摇钱树”过着穷日子的局面,近年来,新郑市质监局探索出一个服务红枣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新郑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种植、加工、销售相辅相成,基地、品牌新龙头企业交相辉映的产业发展体系,使当地6.8万枣农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新郑市年产鲜枣3万吨,产值6000余万元,占8个枣区乡镇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重点产区孟庄镇达到70%以上。好想你牌大枣系列产品享誉市场,成为新郑市的一张极有分量的名片。
指导型服务——红枣生产标准化
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过去新郑枣树结果率很低,产量和质量都急需提高。为此,5年前,新郑市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质监、枣科所等部门组成的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下设服务队,与各村、各农户签订“服务枣农随叫随到承诺书”,围绕大枣标准化工作为种植户提供全面服务。他们开通专家服务热线免费提供咨询;制定6个大枣生产标准,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他们还举办大枣标准化培训班,受训人员达到6万余人,真正使枣农户户有标准。
为了扩大新郑大枣的产业规模,新郑市质监局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组织农户联合建立大枣示范园区,并推动示范区广泛采用标准化种植。目前,新郑市已建立3个大枣生产基地,1.3万公顷标准示范园区。他们还支持新郑奥星公司相继在红枣主产区河北沧州、山东青岛、新疆阿克苏等地建立了自有基地,并通过红枣经纪人、合同订单等形式建立公司自有红枣基地3.3万公顷,直接带动了河北、新疆等5省区8个地区近万户枣农致富增收。
质监部门还先后投资60万元,购置农产品检测设备,提高农产品检测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给红枣质量上了一把安全锁。在农业示范基地、生产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质量安全检测点,开展免费跟踪监测活动,帮助农民把好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农用产品质量关,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如今,新郑市大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4万公顷,30多个品种,年产量突破3500万公斤,仅大枣这一项每年就给新郑增加收入3亿元。枣农的年均收入由实行标准化种植前的不足2000元达到人均4100元以上。2006年,新郑大枣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创新型服务——红枣生产工业化
新郑红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但由于没有加工企业和市场保障,枣民只能提着篮子沿街低价叫卖,甚至大量烂掉。走科技开发之路,搞红枣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成为红枣之乡的出路。
创造过新郑市红枣产业许多个“第一”的新郑市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成为质监部门的试点企业。奥星建立之初,仅有几十名员工,加工产品单一。推广农业标准化后,新郑市质监局加强了对农产品企业的服务,从企业标准制定、质量认证、计量监督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规范生产,做大做强。
在奥星的带动下,目前,新郑市从事红枣深加工的企业已有280多家,其中百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有33家,全年加工红枣1200万公斤,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对原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枣的质量要求就越来越高。为满足企业需求,新郑市质监局探索建立了“标准服务队+龙头企业”、“标准服务队+示范户”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实行订单式生产、收购,确保龙头企业产前有导向、产中有指导、产后有销售,环环相扣,有序推进,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产供销一体化建设。目前,4家大枣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的大枣产品有12个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值达1.8亿元。红枣产业形成的强大产业链,辐射到该市的孟庄镇等乡镇,带动了红枣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枣农户均增加收入达两万元以上。
深入型服务——红枣产业品牌化
为做好名牌培育工作,新郑市质监局对大中型企业实施参与式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该局派出由一名副局长带领的食品参与式服务小组入驻奥星公司,他们帮助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制定发展方案;申报枣片产品国家标准,规范产品标注标识;重新制定大枣及其各类制品出厂检验报告单。他们还帮助企业规划科检中心,研制新产品,规范生产车间管理,真正让奥星公司从一个本土名优企业发展为中国红枣行业的龙头企业。
通过参与式服务,2002年奥星实业公司的大枣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好想你牌枣片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目前,奥星公司年销售额达2.6亿元,已发展成为集红枣开发、规模加工、示范种植、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红枣系列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