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我国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已经在康复辅具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的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康复辅具质检中心)执行主任闫和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我国康复辅具发展的勃勃生机:去年中心向国家申请的一个专门为伤残人士设计的辅助器具科研项目获批、近两年中心牵头制定了12个康复辅具相关标准……

  康复辅具,全称为康复辅助器具,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康复辅具是帮助残障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手段。

  “超越、融合、共享”是即将召开的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口号。而作为残疾人康复的重要工具,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质量同样在践行着“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理念,正在为残疾人朋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服务。

  质量稳步上升

  国家康复辅具质检中心的前身是国家假肢质检中心,现在的业务包括轮椅、矫形器等多种产品。闫和平表示,近些年来,我国康复辅具产品的质量稳定上升。

  以轮椅为例,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过去的生产企业不少都是小作坊式的。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珠三角、长三角制造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成规模的企业在市场上迅速崛起,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出口形势也一片光明。

  在闫和平看来,我国康复辅具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我国康复辅具的标准体系建设速度加快有很大关系。作为曾经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48)秘书处单位,从1991年至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共完成了38项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报批的标准还有9项、正在修订的标准也有9项。

  据悉,目前在一些大的康复辅具产品方面,我国的产品标准、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已经比较健全,但在一些细分产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产业潜力巨大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1969个,为残疾人减免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2.3万例,供应辅助器具500余种95万件,装配矫形器1.3万例。

  据悉,目前国家标准列出的残疾人、老年人辅助器具产品有700多种,高于目前国内供应的500余种,这说明我国残疾人、老年人辅助器具的科研、生产和服务现状与广大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目前假肢产量仅为4.6万具,按假肢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年计算,相当于只有14万具假肢在使用中。而我国急需假肢的截肢患者约有63万。换句话说,我国假肢的年产量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到5倍,达到20万具,才能基本满足急需。”中国康复器具协会会长靳尔刚说。

  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数据,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为2412万人。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吸引了“奥托博克”、“英中耐”等一批国外康复器具企业来我国占领市场。

  明天更加美好

  专家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我国以轮椅为代表的康复辅具产业将会逐步完成市场洗牌。将来只有产品质量过硬、品牌美誉度较好的企业才能有好的发展前景。

  闫和平认为,在中低端康复辅具产品领域,我国产品无论是质量、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在一些尖端的康复辅具领域,如智能假肢,则与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不少差距,这一方面与我国康复辅具起步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关。

  “目前,我们行业的产品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尽管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但只要有市场,我们就应该积极参与。在竞争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比如,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建立的跨国公司就很成功,值得全行业借鉴和学习。”靳尔刚说。

  靳尔刚表示,我国康复器具的未来发展趋势应当是推动行业产业化、规模化,推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实现“给付制”,推动企业集团化和推动参与市场竞争。

作者:徐建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