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IS0900l:2000质量管理体系已渐渐被检验检疫系统所采用,而检验检疫系统内部的技术检测部门多采用ISO/IECl7025:1999作为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模式,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技术检测部门经常感到IS09001与ISO/IECl7025在内审、管理评审、预防纠正措施、文件控制、各种运行记录等方面有诸多重复之处,操作中会产生麻烦。那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又如何使体系运行工作既简单又能达到各体系运行目的呢?
J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的关系
ISO/IECl7025:1999《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声明:“按照本国际标准运作的测试和校准实验室也符合IS09001或1S09002的要求” (注:此处的IS0900l、IS09002为1994版);而IS09001:1994已经过换版修改,形成了适用范围更广泛的包括服务行业的IS09001:2000《质量体系要求》。
IS0900l:2000与ISO/IECl7025:1999中的管理要求相比,在原则和恩路上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和突破,IS0900l:2000与ISO/,IECl7025:1999之间的关系如右表所列。
IS09001:2000与SO/IECl 7025:1 999的融合
ISO/lECl7025:1999是实验室测试和校准能力的通用要求,IS0900l:2000是普遍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它强调过程方法,包括对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相同点,这就为两个体系融合运行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础。
体系文件的融合
体系文件的融合的总体思路:质量手册的编制可以分别进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运行记录则统一进行编制,相同的部分融合,不同的部分分别编制。
检验检疫系统进行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认证由两个性质不同的机构完成,而ISO/IECl7025:。1999技术性比较强,若将两手册合二为一,不便将ISO/IECl7025:1999体系要素描述清楚,也不利于体系认证时的审核,而质量手册又是描述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因此,笔者建议将两体系各自描述的内容分别在各自的质量手册中体现,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运行记录等均属独立性的文件,因此可将共同的部分公用,不同的部分分别编制。
质量手册:在IS09001:2000质量手册总则部分,将实验室体系导入,并引出ISO/IECl7025:1999质量手册(2)或(实验室部分)。
程序文件:IS0900l:2000要求必须建立的程序文件有6个,即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此6个程序也是ISO/IECl7025:1999所要求建立的,因此,笔者建议只保留6个程序文件,ISO/IECl7025:1999要求的其他程序可编制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将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相同的部分编制共同的作业指导书,在编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要将各自要求的内容覆盖全面,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不同的部分则分别编制,各部门可根据需要独立使用。
质量记录:将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共同要求的部分编制共同质量记录,不同的部分则分别编制,各部门可根据工作的要求填写。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融合
在检验检疫系统的分支机构中,实验室人员是由公务员兼任,内审人员、验证人员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者一般都是双重身份,将实验室列入IS09001:2000组织机构中,并作为其一个部门,其职责、权限可在体系中予以明确,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融合
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均要求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因此,可将两体系要求的质量方针合并为一个总的质量方针予以执行,ISO/IECl7025:1999要求的质量目标可作为实验室部门目标予以分解。
审核的融合
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均要求进行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在制定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计划时,可将包括两体系的全部内容及涉及的所有部门(实验室作为其中的一个部门)一并实施,这样既可节省时间、人力,提高效率,又可保证两质量运行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总之,IS09001:2000与ISO/IECl7025:1999体系都是不同领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各有其特点,不能相互取代,但可以优势互补。两体系融合,既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更好地加强各局机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满足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促进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
ISO9001 |
|
ISOIEC17025 |
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职责 |
4.1 总要求 |
4.1组织 4.2质量体系 4.3文件控制 4.12记录的控制 5.10结果报告 4.2质量体系 |
4.2文件要求 | ||
4.2.1总则 | ||
4.2.2质量手册 | ||
4.2.3文件控制 | ||
4.2.4记录控制 | ||
5.1管理承诺 | ||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
5.3质量方针 | ||
5.4.1质量目标 | ||
5.4.2质量体系策划 | ||
5.5.1职责、权限 | ||
5.5.2管理者代表 | ||
5.5.3内部沟通 | ||
|
5.6.1管理评审总则 |
4.14管理评审 |
5.6.2评审输入 | ||
5.6.3评审输出 | ||
资源管理 |
6.1资源提供 |
5.2人员 5.3设施和环境 |
6.2人力资源 | ||
6.3基础设施 | ||
6.4工作环境 | ||
产品实现 |
7.1产品实现策划 |
4.5测试和校准的分包 4.6采购服务和供给 5.7取样 5.8测试和样品的处置 5.5设备 |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
7.3设计开发 | ||
7.4采购 | ||
7.5生产 | ||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
测量、分析和改进 |
8.1测量分析和测量总则 |
4.8对客户的服务\申诉 4.13内部审核 5.4测量和校准方法及方法验证 5.9测试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 5.6测量的可追溯性 4.9不合格测试 4.10纠正措施 4.11预防措施 |
8.2监视和测量 | ||
8.2.1顾客满意 | ||
8.2.2内部审核 | ||
8.2.3过程斩监视和测量 | ||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
8.3不合格品控制 | ||
8.4数据分析 | ||
8.5.1持续改进 | ||
8.5.2纠正措施 | ||
8.5.3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