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联手推进名牌战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我国不断崛起和日益强大的经济中,长三角地区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和最有活力的区域。

  2006年8月29日,为了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把合作互认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营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质监同仁云集上海,签署发布了《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苏浙皖赣沪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钢领》),并提出了“十统一”要求,包括统一开展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用户满意度测评活动,统一重点企业产品品牌的扶持保护目录等。

  《行动纲领》签署发布两年来,长三角四省一市质监部门在共同推进名牌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又在哪里?

  8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长三角苏浙皖赣沪质监合作互认共同行动暨2008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有了答案。

  把盆里的宝贝保护好

  最近两年来,长三角四省一市质监部门按照《行动钢领》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这一经济发展重心,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大力度地推动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在名牌企业跨省建厂、合资合作生产、异地经营销售以及品牌推荐、保护等方面,实行无差别指导和服务,联合建立了长三角省级名牌互认机制,打破了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壁垒,促进了省际名牌间的交流合作和互惠互利。如上海市为苏、浙两地优质农副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受到企业欢迎、政府好评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长三角名牌产品区域互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四省一市共同发布互认的名牌产品目录,对跨区域的有关名牌工作进行协商解决。二是四省一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能够享受异地优惠政策和跨区域保护。包括:实行省级以下免于监督检查和跨省异地优先保护;涉及质量问题或接到举报投诉的案件按照“先属地告知、后协商处理”的原则,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相关省(市)局予以解决。

  截至目前,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累计有4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占全国总数的40%;累计有672个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国总数的34.34%。与此同时,四省一市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名牌。如上海现有639个上海名牌产品和服务;浙江现有1517个浙江名牌产品;江西现有388个江西名牌产品。

  齐心协力“炼仙丹”

  为了提升名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知名产品,近两年来,四省一市政府对名牌推进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名牌产品。

  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对名牌战略做出重要批示,为名牌战略推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名牌品牌创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名牌推进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实现由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的发展目标。上海市政府将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企业和品牌作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全面打造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要举措。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府还出台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奖励和无偿资助为手段,建立了名牌长效培育机制。安徽省委、省政府也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作为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四省一市质监部门也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新时期名牌发展需求,积极着手名牌培育机制的完善、调整、改革和创新,有效开展名牌培育,促进经济发展。

  2007年,浙江省依托全省82个县(市、区)分布着601个集群化区域特色产业的特点,提出了创建浙江区域名牌的品牌发展新思路,以此促进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浙江省已认定余姚榨菜、永康五金、大唐袜业、绍兴黄酒、嵊州领带5个区域产业为首批区域名牌产品,其辐射效应正在显现。江西省重点培育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徽省结合地理环境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和旅游业品牌。今年上半年以来,江苏省不仅深入开展“十百千名牌企业创建”工程,而且还积极着手江苏工业品牌化专题调研,委托有关部门开发了江苏名牌信息管理系统,将南京作为试点开展系统运行,还推荐江苏法尔胜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等7类13家中国名牌企业入围《百家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产品培育目录》。上海市则构建了名牌产品、名牌服务、名牌区域三位一体的名牌推进体系。

  目前,长三角四省一市推进名牌战略各有特色,重点突出,已逐步形成一、二、三产名牌战略齐头并进的发展机制。

  放大聚宝盆效应

  四省一市全力开展的名牌培育和争创工作,不仅加快了当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四省一市以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力监控设备、数控机床、太阳能利用设备、纺织服装等一批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品牌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批品牌集聚区。

  同时,名牌已成为促进四省一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品牌经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2007年,四省一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了15%,其中江西达到了30%。2007年,上海名牌企业的总销售收入已占到了该市工业销售收入的40%以上;江西省中国名牌产品市场销售额和利税总额均以两位数增长,大大超过一般产品;同年,642个仅占安徽省规模以上企业数10%的安徽名牌产品,创造出了近50%的销售额和55%的利税总额。

  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四省一市还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大做培育文章,不断调整名牌结构,加大高科技产品比例。在长三角现有的672个中国名牌产品中,40%以上为高新技术产品,覆盖电子信息、新材料、成套装备、生物技术等领域,并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

  把聚宝盆做大

  在此次会议上,四省一市质监系统针对长三角区域在共同推进名牌战略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下一步合作提出了新思路,以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首先,完善合作互认信息平台,实现名牌资源共享。

  其次,充分挖掘四省一市共有的优势产品,共同推荐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力争更多的产品登上中国名牌榜。

  第三,加强名牌宣传。通过联合举办名牌产品展销会、品牌高峰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如在今年质量月期间,四省一市在产品、工程和社会服务领域广泛开展“奉献优质产品,服务北京奥运”、“百城万店无假货”、“名优企业产品质量诚信倡仪”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优质产品、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树立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形象。期间,江苏省还将举办以“品牌经营与效益”为主题的质量论坛。

  第四,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四省一市打假联网合作机制,切实维护名牌企业合法权益。

作者:郑建玲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