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我国技术标准对GDP增长贡献大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最近出版的《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技术标准对GDP增长的年度贡献率为0.79%,即年均GDP增长率的10.02%中,有0.79个百分点缘于技术标准的增长。以2007年为例,在35748亿元的GDP年度增长中,大约有282.4亿元缘于技术标准增长的贡献。

  据《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作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于欣丽介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但测算或计算出标准化的经济效益不仅存在困难,而且不易取得共识。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早在20世纪60年代曾就标准的经济效果进行过讨论,但深入到国民经济层面的研究,国际上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0.79%的年度贡献率是在对标准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标准化水平定量评价及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我国技术标准对GDP增长贡献率的计量经济模型,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而得到的。

  研究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家标准的数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实际GDP是按照1978年的不变价格换算成的,即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得到的GDP值,是目前国内通行的算法)将增加约0.079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标准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按照这个来估计,标准增长对实际GDP增长贡献率为0.79%,即在1979~2007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的10.02%中,约0.79%缘于标准的增长。考虑到间接效应,技术标准可能会渗透到其他要素中发挥作用而进一步作用于实际GDP的增长,其贡献部分会更大。

  于欣丽解释说,0.079的弹性系数说明了过去30年技术标准对GDP贡献的幅度,并不是对未来的预测,不能认为国家标准数量的增加,一定引起弹性系数的提高,某些情况下,国家标准的增加会使这个弹性系数下降。国家标准存量和GDP增长并不是完全的正增长关系,但现阶段,我国国家标准存量的增长和GDP增长是明显的正增长关系。

  这项研究还分析了发达国家国家标准数量变化不大,而我国入世后国家标准数量呈大幅增长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国家标准作用不同,过去很多年,我国国家标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国外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多重作用,尽管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国家标准维持在总量变化不大的水平,但是其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增长速度却大量地增长。因此,就目前阶段,我国国家标准数量的增加是有其现实意义和需求的。另一方面,我国国家标准数量和外国国家标准数量的比较缺乏可比性,国家标准存量与很多因素(如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比率、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标等)有关系。以日本为例,其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工业等少数精细化的轻工业,许多中、低端制造业本国并不开展,因此,相应的中、低端制造业标准也不制定,这也是日本国家标准存量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这一问题可能与之有较大差异。因此,简单地将几个国家的标准数量进行比较是不适宜的。否则,世界统一用一个国家标准存量数字就可以了。

  据了解,《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标准化对GDP贡献率研究”的研究结果。该项目研究借鉴了英国、德国等国家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结合了我国标准化发展实际。《标准化与经济增长》已于今年5月通过了由多名院士和包括GDP专家在内的经济学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作者:徐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