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传统制造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转型期。深圳的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玩具、机械等六大传统产业虽然具有比较领先优势,但也无法避免华丽转身时的阵痛。可喜的是,该市质监部门近年来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所产生的推动力,让人们看到了一份从容与希望。
7月6日,由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的国内首个跨区域钟表标准化技术联盟宣告成立;7月10日,安莉芳、影儿、玛丝菲尔、艺之卉等消费者熟知的20个深圳女装区域品牌正式对外发布。近年来,深圳一大批中小型制造企业也纷纷积极导入先进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在企业为生存而自谋发展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就地改造升级。深圳市质量技监局立足于增强传统制造业竞争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品牌培育和标准化工作。
珠宝业是深圳传统的优势产业,其加工产值、销售量和出口额均占全国的70%以上。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该市质监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及检验机构,成立了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实验室、深圳市珠宝首饰研究开发推广中心,建立起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目前,深圳珠宝已有翠绿、安盛华、周大生、千禧之星、吉盟、百泰等26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在培育名牌过程中,该市质监部门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得到了珠宝企业界的高度赞赏。2007年以前,中国名牌评价目录里并没有贵金属镶嵌饰品类别,罗湖区质监分局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后,积极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建议增加这个类别以完善评价目录,并得到采纳,深圳珠宝去年获得的9个中国名牌中就有7个属于这一新增类别。
为了提升珠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圳质监部门加强宣传贯彻珠宝技术标准,帮助企业抢占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同时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收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深圳市珠宝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直接指导,并于2007年8月正式颁布,成为全国首个珠宝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最近,由罗湖区质监分局联合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珠宝联盟标准即将发布。
对于服装产业,深圳市质监局充分发挥监管与服务职能,加强宣传培训,督促大部分企业设置了质量管理部门或岗位,协助企业办理采用国际标准证书,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针对服装面辅料质量良莠不齐而导致成品质量难以有效提高的难题,福田区质监分局与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已着手制定了《服装面辅料管理要求》技术标准,并将在全市服装行业推广执行。
据了解,依托珠江三角洲服装产业配套完善的区位优势,深圳已建立起了集服装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服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示销售、专业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尤其是品牌女装销量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主流商场占到一半以上,区域品牌优势突出。
统计表明,目前深圳优势传统产业占据全市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高达50%。深圳市相继采取了建设产业聚集基地、打造区域品牌、实施标准化战略等政策扶助手段,以有形之手推动传统产业就地升级。该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含金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塑造品牌。采用先进标准或参与标准制定,则是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加工贸易,到本土创新型企业、名牌产品不断涌现,优势传统产业在深圳的发展风生水起。目前,该市有140多家钟表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37%的企业拥有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占全国市场的六成以上,预计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服装生产量占广东省的40%,出口量占广东省的28.7%,女装占据60%以上国内市场份额;黄金、铂金加工量均占上海黄金交易所的90%,家具出口额占全国的20%以上,注塑机、压铸机产值占全国27%,模具产值占广东省的40%、占全国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