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功能性糖”标准的诞生
1996年,国内开始低聚糖的研制。1997年,由山东保龄宝公司在国内首家实现低聚异麦芽糖的工业化生产。随着低聚异麦芽糖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2000年,我国第一个标志性功能性低聚糖行业标准QB/T2491-2000“低聚异麦芽糖”正式颁布实施。随后,QB/T2492-2000“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QB2581-2003“低聚果糖”、GB/T20881-2007“低聚异麦芽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标准先后颁布实施,不断地引领着我国功能性低聚糖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
我国“功能性糖”标准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越来越显出重要的技术基础性,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之所以成为当今主流,就在于它最能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标准化便是市场经济用以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标准出好产品,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产品的销路增加,使效益不断提高;效益的提高又加大了对生产的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快了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标准化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良性循环过程。众所周知,标准是现代贸易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中,标准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的技术转化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功能性低聚糖”标准“十一五”规划
目前,我国功能性低聚糖是以通用标准为基础,产品标准为主导的体系结构。就整个标准体系来说还不够完善。除了现有的行业标准外,已经申请立项并批准的还有“水苏糖”、“菊粉”两项行业标准。在国家标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行业标准将提升为国家标准,同时,在一些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行业积极申报制标计划,以尽快完善产品标准,近期已申报国家标准立项的产品还有“异麦芽酮糖(帕拉金糖)”。
与此同时,为了整个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健康发展,其他功能性糖醇、微生物多糖等产品列入国家标准“十一五”规划,如已申报的有甘露醇、麦芽糖醇、普鲁兰糖、山梨醇、异麦芽酮糖醇、植物甾醇等。作为检测方法,“食品功能性低聚果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食品功能性低聚异麦芽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也已列入规划中。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技术进步,检测手段的日益更新,我国功能性低聚糖标准体系的建设会日趋完善,对规范我国功能性低聚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中国淀粉糖概述
利用含淀粉的粮食,如:玉米、小麦、大米、薯类等为原料制取的糖,包括麦芽糖、葡萄糖、果葡糖等,统称淀粉糖。
淀粉糖是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得到的产物。淀粉糖有二十多种,人们最熟悉的是葡萄糖,它是不可再水解的单糖,其同分异构体就是果糖,在自然界中果糖最甜,广泛存在于水果之中。
蔗糖是人们最为广泛食用的糖,它水解后可变成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
淀粉糖在某些方面不能完全替代蔗糖,同时蔗糖在某些应用领域也不能取代淀粉糖,但果葡糖浆是一种可以替代蔗糖的产品,并在发酵性、保湿性、口感等方面要优于蔗糖,所以越来越多的终端使用领域正转而使用果葡糖浆来替代蔗糖。
我国淀粉糖发展历程
据发酵协会统计,2006年底全国淀粉糖的总产能约560万吨,产量500-52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同比2005年淀粉糖产量增长了100万吨,增长率23.8%。其中结晶葡萄糖达到130万吨,居世界第一。
我国淀粉糖发展现状
我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蔗糖为主,只是到本世纪才提出来以淀粉糖作为补充,近几年蔗糖产量生产的发展比较稳定,淀粉糖的产量是近几年发展才比较快,成为了食糖市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国内食糖领域对蔗糖、淀粉糖的需求、以及蔗糖和淀粉糖的替代关系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淀粉糖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以玉米等为原料的淀粉糖工业,淀粉糖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食糖市场的一个补充。
淀粉糖是以谷物、著类等农产品为原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玉米,我国的食糖生产和消费一直提倡以蔗糖为主,近期提倡淀粉糖为辅,特别是在食糖供应不足,当食糖年进口量较大的年代,国家曾大力扶持和推广淀粉糖,由国家投资建立了几个万吨级的淀粉糖企业,但淀粉糖始终也发展不起来,经常是产量很低,一直到1989年,全国淀粉糖的产量还是25.39万吨,9年后的1998年为41.34万吨,年递增速度仅为5.5%,一直到九五后期,由国家提出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政策,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有了进步,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大型企业的建立和淀粉糖生产规模的扩大,淀粉糖加工成本才有了大幅的下降,淀粉糖的价格开始低于蔗糖的价格,淀粉糖也有了一定的市场,淀粉糖行业出现了发展的势头。
近几年我国蔗糖的产量在1000-1100万吨左右,而尽管淀粉糖产量的增长速度较快,但到2006年,也仅仅是520万吨,淀粉糖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多糖元,对于稳定食糖市场价格,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食品业的协调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淀粉糖的生产品种主要还是以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和葡萄糖为主,这类品种占淀粉糖比重的80%以上。
按照物理状态来分,淀粉糖分为固态和液态。2006年固体淀粉糖产量245万吨,其中葡萄糖140万吨,麦芽糖精45万吨,液体淀粉糖315万吨,其中麦芽糖浆230万吨,果葡糖浆70万吨。从整个发展形势来看,固体淀粉糖的发展要高于液体淀粉糖的发展。
我国淀粉糖的结构和比重
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方,特别是主要的玉米产区,如:东北、山东、河北,其中山东淀粉糖的产量最大,占全国淀粉糖总产量的48.3%,其次是河北占16.9%,第三位是吉林占8.5%。
淀粉糖的价格
2001年至2005年淀粉糖的价格波动不大,淀粉糖价格以结晶葡萄糖为计算标准,价格基本在2100-2300元/吨左右,2005年下半年,随着玉米原料的增长,淀粉糖价格略有上涨,目前的价格在2700-3000元/吨之间波动。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主要原料价格的上涨;淀粉糖的需求增速低于产量增速;受蔗糖价格影响。
淀粉糖发展预测
国内GDP增长速度在8%,国内消费和能源的消费均呈现增长趋势。根据玉米供应分析,国产玉米的增长速度为3%左右,而消费增长大于3%。中国玉米供应会出现缺口,预测2010年将会有部分玉米净进口。目前国内已经有少数企业进口玉米,作为尝试。根据中国人均糖的消费量判断,蔗糖消费“十一五”规划,年增长速度15%左右;淀粉糖消费涉及到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啤酒、糖果、面包糕点、冰淇淋、乳品、八宝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年增长率也均在7%-12%。
中国发酵协会淀粉糖专业委员会预测,自2006年起,全国淀粉糖平均增长率会接近18%,到2010年,全国淀粉糖总产量会达到800万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分析,从近期的投资与行业情况看,2010年全国淀粉糖产量会超过800万吨,大约在900万吨左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也表明2010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将达到9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