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不知道!原来以为靠着老辈人传下的手艺就能吃饭,谁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还有这么细的标准!”子承父业的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东汪镇武家庄村村民、一家木器厂老板的老宋用拿惯了刨子、锯子的大手紧握一支铅笔,像个小学生一样仔细地在小本本上做着笔记。
7月28日上午,武家庄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掌声不绝于耳,50余家木器家具生产企业老板挤在小小会议室内,聆听质监部门带来的一堂质量标准课。
武家庄村木器家具生产加工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端于村办集体木器厂。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成为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模式,到目前共有木器家具生产加工小作坊100余家,已形成该市重要区域性民营特色经济,产品遍及市区及各县大小木器家具市场,并畅销山西、河南及内蒙古等。除本村居民外,还吸引了周边县市乃至河南、山东甚至四川、湖北等诸多外来劳动力常住武家庄村从事木器家具生产加工行业。
但近年来由于原材料紧缺、辅料涨价、国家木业行业政策趋紧、企业间恶性竞争等原因,呈现出木器家具质量水平低、农户收益差、市场前景萎缩的不良势头。加工户利益来源着眼点不是“以质取胜”,而是“以价取胜”,相互压价使产业陷入价格越压越低、质量越来越差的怪圈。
是在价格战的漩涡中自相残杀,还是在质量兴企的大潮中重生?是武家庄村所有木器家具生产加工户面临的生死抉择。开发区质监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针对该地主导行业呈现出的低、散、劣特点,迅速派驻4名质监技术咨询服务人员,深入有代表性的10余家木器加工农户,调查作坊车间,细心研究,深刻剖析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症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他们充分利用质监部门职能优势,印发了500余份宣传材料,帮助广大小作坊主对产品标准、质量等法律法规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突破;分析制约木器家具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出“标准铸就品牌、质量发展企业”的理念,鼓励引导个体农户向联盟、专一道路迈进;请进来、走出去,聘请省、市级木器行业质量检测专家就地指导,选派企业经理前往郑州、香河等国内知名木器家具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学习观摩,迅速搭建起区域性特色产业同全国同行业的对接平台,使广大小作坊主自觉萌生“放眼看全局、市场强者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据开发区质监局驻点帮扶人员介绍,他们将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对武家庄村木器家具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员培训,让以往经验式的粗放生产经营逐渐向掌握生产标准、先进核心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的现代产业发展,引领该市木器家具生产加工业从作坊式生产迈向产业化生产,真正使“邢台木器家具批发城”这一特色区域经济产业成为造福一方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