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奥运火炬手”、全国质检系统科技先进集体;国家质检总局和深圳市多位领导先后到该中心视察;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部门,到如今成为屡获殊荣、系统闻名、多方关注的权威检测机构。短短8年的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切得益于深圳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局大集体的全力支持。
超前夯实发展基础
信心是前提。8年前,中心刚成立时,部分人员思想有顾虑,归属感不强,对前途信心不足。随着深圳局调整业务运作模式,强化实验室检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改变了以往“重查验、轻检测”工作观念,明确提出了建设“系统一流,国际接轨”的实验室建设目标。从规划到落实、承诺到兑现,每一步都体现出局党组抓科研、促质量、求发展的决心,中心上下感到大有可为、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人才是关键。中心成立初期,仅有技术人员十几人,且结构不合理,专业不配套。局领导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心“外引内培”高端人才,先后引进了博士后、深圳市第一万名海归博士、系统专家等一批顶尖的急需技术人才,同时派出专业基础好的技术人员到国内外科研机构进行深造。现在,中心已建立起一支拥有60人的专业齐全、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服务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检测队伍,其中,世界粮农组织下设机构水生专家组成员1人,获国务院、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质检总局、深圳局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质检总局专业委委员两人。
设备是保障。近年来,局党组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中心每年新增设备投入近千万元,为确保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心已拥有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指纹鉴定系、固相基因芯片、液相基因芯片、蛋白芯片检测、核酸提取工作站、ELISA工作站等仪器设备780多台套,价值3500多万。成功搭建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平台、自动化检测技术平台等多个高通量快速检测平台。
创新带来硕果累累
有了强大的基础,有了好的条件,中心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在发展。“瞄准检验检疫科技前沿,朝着高通量、高效率、高水平的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着力解决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的重大项目和口岸急需解决的问题。”明确目标后,中心充分发挥科研带头人作用,把应用科研技术作为突破口,以每年20余项科研成果,赢得了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对日常检测中任务重、耗时多的检测项目进行科研攻关,开发了应用PCR技术对检疫性实蝇、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等进行检测,使实蝇的检测鉴定时间从原来的20多天缩短为两天,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检测时间从原来的14天缩短为3天。
禽流感肆虐猖獗,深圳口岸防疫压力尤重。中心科研人员深感责任重大,迅速组织科研攻关,完成了“禽流感三种亚型病毒一次同时检测技术”的研究,首次开发出全球最快,能在4小时内同时检测出禽流感H5、H7、H9亚型病毒的新型检测试剂盒。
小麦印腥形态学鉴定难度大,过程长,世界上最先进的印腥鉴定方法是美国PCR检测方法,需要事先对孢子进行萌发或大量孢子抽提核酸。中心另辟蹊径,开展小麦印腥单孢子PCR检疫方法研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该中心正参与该病菌鉴定方法国际标准的制订。
技术赢得多方信任
精湛的检测技术和领先的科研能力,也为深圳市及国内的动植物防疫工作作出了贡献。
2005年7月,深圳某景区观赏植物刺桐大面积发生枝叶畸变,严重影响景观。中心专家应邀进行鉴定,发现刺桐姬小蜂是罪魁祸首,此为中国大陆首次发现。为此,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第538号公告,将刺桐姬小蜂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此后,中心又组织专家开展检疫处理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恢复深圳城市绿化景观作出了贡献。
2005年8月,深圳市肉检所约请中心进行猪链球菌2型检测复核工作,技术人员迅速行动,当天就出具了检测结果报告,快速、准确的复核结果及时消除一场风波,得到了市政府的赞赏和高度肯定。
此外,中心还多次为山东、福建、四川、江苏等地发生的鱼病进行诊断,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得到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现在,中心已是农业部指定的鱼病监测检测单位,每年承担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等23个省鱼病春秋两季普查的检测工作。
国际领先的科研水平让中心与国内外的顶尖研究机构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与美国APHIS、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澳门民政总署、中科院、厦门大学等近30多个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8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两名、研究生14名,为越南、澳门、农业部、兄弟局等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成为了众多立志动植物检测的学子和科技人员学习、进修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