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是广州市《茶叶标识要求》实施满四周年之际,然而记者走访广州市部分茶叶市场发现,这一标准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海关统计显示,广东口岸上半年茶叶出口乏力,绿色壁垒的持续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市场自律和行业监管成为摆在广州茶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店主:“不知道也不需要”
2004年8月1日,广州第一个与茶叶相关的地方强制性标准《茶叶标识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正式实施,但四年过去,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南部茶叶批发集散地、位于广州芳村的南方茶叶市场和芳村茶业城,发现多半茶商对此标准仍一知半解。
“我们做的是食品,当然是安全的。”面对记者就其店面散装茶叶无标识如何保证质量的提问时,南方茶叶市场一店主理直气壮地回答。在店铺里,记者看到地面和货柜上的茶叶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用麻袋或瓷缸展示的散装茶叶占了大半个店面。
当被问及是否了解《要求》时,南方茶叶市场中心馆首层一茶行工作人员先是表示,自身产品有贴QS标识,继而承认并不清楚。南方茶叶市场中心馆B馆的一店主亦向记者承认,散装茶一般没有统一标识,至于等级、产地、保质期等情况,只有消费者问起才会提及。
“如果一定要贴,100块钱能买大把这样的标识,想怎么写都行。”
南方茶叶市场洞企石街一店主告诉记者,在实行QS认证之前的很多茶叶都不知道生产日期,而对于没有标识的散装茶,贴不贴都没问题。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在发展之初就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五个重点扶持发展市场之一的南方茶叶市场有近千个批发零售商,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年交易额达15亿元。但即使是这样规模的市场,没有标识的散装茶仍大量存在。
而芳村茶业城也是同样状况。经营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茶业城,盛放散装茶的器皿上的标贴往往只有手写的品名和价格信息。“不知道这个要求,也不需要。”一店主称。
协会:“对散装茶叶很无奈”
记者了解到,为规范广州茶叶产品标识,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4年6月8日提出和起草了《要求》,并从当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适用于各类茶叶,规定了茶叶的标识标注内容要求和标识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在售卖前就包装好的还是在售卖现场包装的茶叶,都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原料产地、包装日期、质量等级、标准号。标识上的茶叶经销者应是承担茶叶质量责任的经销者。有关人士称,该规定与质量和安全卫生体系建设紧密相关。
然而时隔四年,该项法规显然并未达预期目的。对此,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张黎明表示,包装茶叶已严格实行QS认证,茶叶产地、生产日期、等级等信息都要求规范标识。散装茶叶现只能从生产厂商的生产许可方面把关。“销售商对国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还不到位,相关部门会加强执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其亦坦言,对于散装茶叶很无奈,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的准入许可已经完成。至于谁来监管的问题,要联合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我们市场一直在执行政府的规定。”广州市南方茶叶商会会长陈国昌向记者表示。但其否认记者在芳村茶叶市场的见闻,称其为“极个别、表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