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22日获悉,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作出批复,洪湖市成为该省唯一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
洪湖市地处江汉平原东南部,境内河渠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境内的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水产资源丰富,全市养殖面积约80万亩,水产总量24万吨,水产养殖规模位居全国淡水水产养殖市(县)首位。
然而由于长期的粗放经营,没有真正走上产业化和标准化的轨道,洪湖水产业一直处在养殖为主,加工为辅的状况,是典型的水产大市,而不是水产强市。
为实现由水产第一大县(市)向第一强县(市)的转变。洪湖市政府今年初专门给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打报告,并制定了《洪湖市争创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的实施方案》。据《实施方案》规定,3年建设期间,要建成6大示范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水产示范带。
为保证示范任务的完成,洪湖市目前正组织相关专家加紧建立和完善3大体系。一是建立从水产品养殖、种植的生产技术规范,到投入品的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生产加工的产品等方面一整套标准体系;二是建立从水产品产地环境、气象、水质、化学投入品,到产品质量、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检测体系;三是建立从农业技术转化为养殖、种植标准及标准宣贯的推广体系。
按照该市的规划,在3大体系的支撑下,3年后,这6大示范基地形成的示范带养殖面积将达到28万亩,年水产品产量将由现在的1万吨提高到4.2万吨,年产值达到15亿元。
做强水产业,水产品深加工是重点。据洪湖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目前洪湖市已制定了草鱼制品、淡水鱼糜等30种、120多个规格的产品标准,通过了一系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800多万美元,但他们仍将在标准体系的指导下,推动以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与标准化示范基地联合,真正形成公司+基地+标准的水产养殖加工新模式。通过实行订单生产,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行水产品“绿色”加工,逐步淘汰低档加工的水产品。
记者日前深入洪湖采访时了解到,到2011年,洪湖市高标准水产养殖面积将达到100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40万吨,水产品产值达到42亿元,年水产品加工能力突破18万吨,出口突破8000万美元。产值占农业总值的80%以上,水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总额的75%。全市半数以上乡镇办成为水产专业乡镇。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称,湖北是我国的水产大省,希望通过洪湖市淡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市的建设,摸索经验,为全省水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