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云南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些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关心支持下,云南全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云南全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7个、国家免检产品50个、云南名牌产品206个。实践证明,名牌战略的实施对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把握云南实施名牌战略面临的形势

  一是名牌已成为云南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名牌企业的销售收入为2099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55.3%;企业工业增加值943.7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63.15%,拉动全省GDP增长2.46个百分点;二是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云南现有的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8个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拥有中国名牌、云南名牌的143个生产企业,2007年研发投入24.68亿,占销售收入的1.18%;名牌企业拥有专利1375项,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850项;三是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了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更多的云南名牌产品走出了“国门”。据统计,2007年,全省名牌产品出口额达到22.4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7.4%;四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206个云南名牌产品中,有 12类共51个涉农产品,占名牌产品总数的24.8%。涉农名牌产品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在云南省现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中,消费类产品达9个,占总数的52.9%;在现有的云南名牌产品中,消费类产品达91个,占总数的44.2%。一大批消费类名牌产品的涌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优质、可靠的产品,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纵向上比,云南省的名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云南名牌数量少、规模小,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能耗的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竞争力不强、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产品,远不能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云南拥有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在全国排名第23位;国家免检产品在全国排名第21位,虽然与云南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位基本相符,但仅占全部中国名牌总数1957个的0.87%;占全部国家免检产品总数4710个的1.06%。特别是横向比较,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西部创名牌工作先进的省、区相比,我们的差距非常明显。从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来看,东部地区的广东拥有299个、浙江拥有289个、山东拥有271个、江苏拥有238个,云南全省数量还不到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的零头。在西部省区中,云南省仅排名第6 位;从拥有国家免检产品的数量来看,东部地区中,浙江拥有765个、广东拥有740个、江苏拥有583个、山东拥有540个,云南省数量还不及这些省拥有国家免检产品数的十分之一。在西部省区中,云南仅排名第5 位;就品牌的影响力而言,无论是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影响力方面,还是名牌产品企业发展规模、利润水平、劳动生产率、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方面,云南与全国先进省(区、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云南品牌“不多、不强、不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切实增强推进名牌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具体行动。今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提高云南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为云南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任务。

  同时,我们要深层次地分析目前云南与许多兄弟省、市、区相比较名牌产品较少的一些原因及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固然有受云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制约的客观因素,但也要正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推进名牌战略的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发展思路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品牌建设是企业行为,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真正认识到实施名牌战略在做大做强企业、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整体实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对名牌战略的实施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培育措施还不够有力,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云南品牌发展的基础薄弱。云南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云南制造”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企业较少,还没有形成能够全面代表“云南制造”水平的名牌团队,名牌的扩大效应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三是云南企业创名牌、保名牌的意识不强。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对创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品牌意识淡薄。例如,白砂糖行业全国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而云南白砂糖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却一个中国名牌产品都没有。云南天然橡胶2007年的产量已超过海南省,跃居全国第一位,2004年也曾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但名牌意识不强,现在已经退出了名牌产品的行列。有的企业忽视基础工作,缺乏创造名牌的技术基础和人才支撑,把创名牌等同于广告宣传。有的缺乏长远观念,搞短期行为,以致一些传统名牌产品逐步失去市场,甚至被淘汰。还有一些企业忽视品牌建设,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中,不注意同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导致产品信誉度下降等。这些问题既是制约云南推进名牌战略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云南经济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三、努力开创云南名牌战略推进工作新局面

  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势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为龙头,以培育云南名牌产品为基础,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云南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部门指导服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坚持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品牌发展的道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是: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云南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零的突破,争创10个中国名牌、12个国家免检产品。到2012年末,争创2~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达到40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达到80个以上;云南名牌产品达到300个以上。云南实施名牌战略的运行机制和名牌创新发展保障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云南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我省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力争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位居西部前列;名牌产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企业集团,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云南全省16个州市也要自加压力,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的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昆明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模范带头作用,5年内中国名牌产品达到20个以上;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5个州市要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5年要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个以上;其他10个州市也要积极行动,5年内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具体措施:一是以争创名牌产品为龙头,打造云南名牌产业集群;二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增强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保障;四是以企业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名牌兴企之路。

  1.政府推动,落实责任。省级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指导工作。要编制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实施计划,组织做好云南名牌产品的培育、评价、管理工作,协助企业制定具体争创名牌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指导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积极向国家推荐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2.政策引导,配套扶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对列入国家、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和国家免检产品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服务,在其他资源配置上尽可能优先安排,政府采购招标要优先向名牌产品倾斜。要大力支持名牌产品(商品)出口,开辟名牌产品检验检疫“绿色通道”,为名牌产品提供报关、换证、检验等方面的便利。

  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卫生防疫、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要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主动为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搞好服务。发改、经贸、财政、银行、税务、物价、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云南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行业协会、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和技术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名牌产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实施名牌战略和创名牌产品、创品牌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要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共同推进云南名牌战略的实施。

  4.宣传保护,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云南名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关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省区市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尽快完善云南名牌产品在省外互认工作,扩大云南名牌的保护范围;要强化质量监督,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新闻媒体要加大云南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意识。要大力宣传企业争创名牌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对严重质量问题特别是制售假冒名牌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创名牌、保名牌、爱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创新思路,踏实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努力开创实施名牌战略新局面,为促进云南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李元书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0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