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晋城市,一个建筑施工人员打来的咨询电话,引起了该市质监局执法人员的警觉,他们顺藤摸瓜找到了生产现场,一举端掉了生产假冒保温材料的黑窝点。
咨询电话引出的线索
今年6月的一天,山西省晋城市质监局稽查分局二科的执法人员接到一个咨询电话。来电人说,他是本市一个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最近有个自称是保温材料生产企业老板的人,拿着北京某建材有限公司的保温材料样品,到他们工地上推销,说他们的产品是新科技保温材料,可又说是在城区北环路生产。来电人想咨询一下,本市有没有这样的厂家,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有没有保障。执法人员在告知来电人核实情况后再进行答复时,也警觉地预感到:有情况!
费尽周折找到生产现场
第二天,稽查分局二科派出4名执法人员着便装、分两组开始对来电咨询人提到的保温材料生产企业进行盘查。城区北环路地处城乡接合部,路的两边除一些企业外,就是一些农家小院和废旧厂房,盘查难度非常大。4名执法人员辛苦了一上午没有发现什么线索,直觉告诉他们,这个所谓的生产企业一定很隐蔽。下午,执法人员改变了策略,在上午盘查的基础上展开了重点清查,终于在西关村附近一个偏僻的废旧厂房里找到了生产现场。
新科技保温材料竟然如此生产
原来,有人把这个已经倒闭的工厂大院隔成七八个小院出租出去,有收购废品的、也有租来做库房的……不难看出,这个老板在生产所谓的新科技保温材料选址上是用了心思的。执法人员在破旧的厂房看到,靠墙的一边堆着水泥、泡沫粒、胶粉等,中间有一台粉碎机、一台搅拌机,两名工人正在用缝包机对已经装好产品的塑料编织袋进行缝口,塑料编织袋上标注的生产企业为:北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执法人员当场对其生产的涉嫌假冒的聚合物胶粉保温材料和抗裂砂浆两种产品共115袋采取了异地封存措施。
本地产品假冒北京名牌产品
在随后的调查中,执法人员从其一种产品聚合物胶粉保温材料入手,该产品标示上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除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未标注外,产品名称、型号、注册商标、净重、生产企业全都进行了标注。另外还特别标注了显示为北京地区的销售热线电话,可执法人员按照号码拨打过去,听到的却是:“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请查询”。在对负责人韩某的调查中,当执法人员问到为什么使用北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产品标志时,韩某称:我是购买的该公司的技术配方,所以就用了他们的厂名。可执法人员从建筑工地咨询者手中拿到其上门推销产品时发送的宣传资料却是“河北××市××建材有限公司”的。
依法处罚后引发的思考
最终这个生产所谓新科技保温材料的黑窝点被晋城市质监局一举端掉,非法假冒他人产品生产的聚合物胶粉保温材料和抗裂砂浆全部被没收,违法者也得到了应有的罚款处理。这起案件的办理,引发了执法人员对当前建材产品违法生产中几个新特点的思考:一是利用国家要求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政策钻空子;二是夸大宣传,打着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等旗号;三是假冒产地,产品标识标注的产地大多为大城市;四是生产隐秘,生产场地转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五是设备简陋,就几台简易的生产设备,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六是高利益驱动,用极低的生产成本获取高额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