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节能产品质量考验节能战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会议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油节电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会议强调“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这一方针,再次体现了我国政府在节能战略上的着力方向,这意味着,日后开展节能工作,必须突出“节约”这个关键词,抓住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领域,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毋庸置疑,要想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除了下大力气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还要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反映这些“新”字的节能产品的质量。道理很简单,不管什么样的节能产品,也不管它有多么高的科技含量,如果没有质量作保障,常常是能未节而身先死,那么它就难当节能重任,而所谓的“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把好节能产品的质量关,让节能产品名实相符,将是对整个国家节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大考验。

  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目前我国节能产品的质量状况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乐观。这从近些年我国节能灯产品质量的抽查情况可以看出。上海市质监局7月初刚刚公布的节能灯抽查结果显示,抽查54批次产品,合格36批次,抽样合格率仅为66.7%。目前市场上节能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产品达不到“节电长寿”的要求,在点亮2000小时后,光效便低于初始的80%,属于“短命灯”。这种情况就使节能灯不可避免地陷入“节电不节钱”的尴尬境地。

  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全球市场上10只节能灯有8只产自中国。我国节能灯的技术、设备和质量检测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人说,巨大的市场诱惑着整个节能灯产业,而利益的背后,是质量的考验。这话一点没错,不过,既然中国的节能灯能够大量出口到国外,这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是很高的,但何以偏偏在国内市场问题频频呢?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与国外市场的高门槛相比,国内市场对节能灯产品的准入要求就要低多了,厂家除了遵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然后做一个包括色容差等项目在内的型式试验外,几乎无需其他门槛就可以进入市场了。也就是说,对节能灯产品除了基本的安全性,在节能效果、寿命等功能方面我国政府尚无强制性要求,只有一些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企业便缺少执行标准的压力和动力,而政府监管部门也就缺少严格监管的依据。我们看到,虽然有些企业的产品不合格,但监管部门也只能对其进行警告、批评、罚款,却并不能要求他们退市,至于怎样做才算是合格,监管部门也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指导。

  其实,与节能灯一样,我国其他节能产品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要推进节能战略,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节能产品质量,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加大对节能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还要针对节能产品普遍存在的价格瓶颈,对消费端和生产端进行双向补贴,使其价格下降,这不但有利于节能产品的推广,而且还可将劣质产品挤出市场。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