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企业产品质量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且是企业生存的信誉基石。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环节和工序总会导致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甚至有些人还认为,质量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产品质量问题真的就防不胜防吗?其实未必,笔者认为事在人为,关键要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开动脑筋想办法了。
要避免质量问题,首先要把责任与利益挂起钩来。二战期间,某公司为美空军生产的降落伞合格率为99.9%。这意味着1000名伞兵中就要有一人丧命。军方与该公司交涉,可该公司负责人说100%的产品合格率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军方就不再同该公司理论,而是在验货时任意抽出一个降落伞,交由公司负责人背着,让他从飞机上跳下来。这位负责人急了,不得不绞尽脑汁提高质量,终于实现了100%的产品合格率。
要避免质量问题,其次就是要标本兼治,弄清问题的真正原因。在很多情况下,质量问题的发生是一种连锁反应,这时,企业的管理层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曾经流行一种“刨根问底”的质量管理办法。比如,公司的某台机器突然停了,负责人就会一直向下追问。“机器为什么不转了?”“因为保险丝断了。”“保险丝无缘无故为什么会断?”“因为轴承不够润滑。”“轴承为什么不够润滑?”“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严重磨损。”追问至此,原因找到了,发生质量问题的源头也就被堵住了。
要避免质量问题,还应注重改进技术,更新设备,防止人为差错。比如我们常见的蓄电池,很容易接错正负极。要避免发生这样的差错,我们通常只是强调人的责任心,但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于是,有人想了一个妙招儿,把电池正负极的接头做成不同的形状,正负极接反了,电池也就装不进去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技术革新,便杜绝了可能造成的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决不能只是片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过分强调避免质量问题的难度。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