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0日15时,吉林省白山市质监局接到山东鲁西化肥公司代理商举报,称靖宇县某农资商店销售假冒该公司生产的“鲁西”牌复合肥,恳请质监部门打假维权。案情就是命令,白山市质监局迅速成立了由局领导亲自指挥、以市局监督科人员为主的专案组,随后,专案组立即电话通知靖宇县质监局对涉嫌售假的农资商店实施监控,同时专案组立即赶赴现场。
初查落空 疑点浮现
当日16时30分,执法人员赶到靖宇县,立即开展了现场执法检查,但是,检查被举报商店店面,没有发现问题,检查仓库也没有发现问题。是举报不实,还是假肥被转移?执法人员没有放弃,经过认真查阅、核对该商店的商品购销明细表,终于发现了疑点:明细表记载该单位分别于2008年3月21日、3月30日从梅河口市黄某处购入“鲁西”牌复合肥共计26.35吨。执法人员当即对店主李某进行了调查,尽管李某咬定账面记载为空账,拒不交代化肥去向,但执法人员还是从他慌乱紧张的表现中看出了疑点。执法人员初步判断,在靖宇县很可能存在这批问题化肥,而且已经流入到了广大农民手中。时值春耕备耕时期,证据随时可能灭失,这样不仅会使违法分子逃脱处罚,更可能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于是,执法人员连夜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
广泛调查 外围突破
走访工作非常艰苦,执法人员走访了5个村、1个参场、33户村民,结果一无所获。当走访农户工作进行到第二天上午时,外围调查取得重大发现。在靖宇县蒙江乡中华村发现了第一批共计6袋“鲁西”牌复合肥,经过委托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人员对这些“鲁西”牌复合肥现场鉴定,确认全部是假冒产品。执法人员继续走访,不断扩大战果,到当天下午,共计发现“鲁西”牌复合肥67袋3.35吨。至此,案件调查取得重大突破,执法人员决定对涉案假冒化肥进行查封,并展开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就在执法人员准备对涉案假冒化肥进行查封的时候,得到消息的李某引领部分当地人员赶到现场,强行拉走了61袋“鲁西”牌复合肥。面对这种意外情况,执法人员沉着应对,保护住了作为证据的6袋“鲁西”牌复合肥,同时继续加大了对当事人李某的调查力度。在事实面前,李某不得不承认从梅河口市黄某处购入过“鲁西”牌复合肥,但仅购入3.35吨,而且全部销售到中华村。
顺藤摸瓜 案中有案
种种迹象表明,对方很可能进行串通,转移证据。兵贵神速,白山市局随即安排执法人员于11日连夜赶赴梅河口市,联合通化、梅河口质监局追查销售源头。当日晚20时,在梅河口市黄某仓库内不仅当场查获涉嫌假冒的23吨“鲁西”牌复合肥,还同时发现了24吨“中化”牌氯化钾和30.5吨酸性添加剂。经抽样检验,3种产品均严重不合格。其中,“中化”牌氯化钾的有效成分含量竟然接近“0”,仅为1.6%,而包装明示的含量为:≥60%。面对案情的进展,白山市局执法人员敏锐地感觉到,李某既然能够在黄某处购进假冒“鲁西”牌复合肥,很有可能同时购进假冒“中化”牌氯化钾。案情紧急,执法人员不顾疲惫,火速赶回白山市进行了汇报。
启动预案 及时上报
因本案涉及两市两县,货值30余万元,情节恶劣,案情重大,白山市局启动了“质量安全应急预案”,4月13日,向全市质监部门下达了协查通报,全面清查涉案的3种化肥。4月14日,分别向省局和市政府做了专题汇报。省局指示白山、通化联合并案查处;市政府部署质监、公安联合行动。
执法人员的判断很快得到证实。靖宇县质监局在李某农资商店仓库内发现了其仅剩的1袋“中化”牌氯化钾。虽然只有1袋,但足以说明问题。经检验,有效成分含量为0,正是从梅河口市黄某处购入的同批次假化肥。经进一步查实,李某共购进假冒“中化”牌氯化钾4吨,现已销售了3.95吨。案情逐渐清晰,但是,问题依然严峻。
联合彻查 肃清假肥
李某从黄某处购进的26.35吨“鲁西”牌复合肥只查到了3.35吨,其余23吨去向不明;其销售含量为0的3.95吨“中化”牌氯化钾还在农民手中。为防止涉案的两种化肥造成农民重大损失,白山市质监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一方面将此紧急情况通报靖宇县政府,安排靖宇县质监局全力追回已售出的3.95吨“中化”牌氯化钾;另一方面,请白山市公安局介入协助调查剩余23吨“鲁西”牌复合肥的下落。
到4月23日,在靖宇县政府的支持下,靖宇县质监局将分散在农民家中的3.95吨“中化”牌氯化钾全部追回。
经过市公安局的调查,李某于4月8日将剩余的23吨“鲁西”牌复合肥退回梅河口市黄某处。
至此,白山、通化两市境内的该批假冒化肥全部肃清,警方组织抓捕梅河口市的黄某,并继续追查造假窝点。
白山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历时14天,往返两市3县,总计行程240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