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月底了,又到了燃气公司查表人员到家里查燃气表的日子。不过,今后家用天然气的计量单位或许要“改名”了,查表人员可能不再告诉你这个月你家用了多少方(立方米)气,而是告诉你这个月你家用了多少焦耳的气。
“立方米”是体积单位,而“焦耳”则是能量单位。尽管天然气的能量计量在我国尚处在酝酿阶段,但从现在我们熟悉的单纯的体积计量转化为以热值为基础的能量计量,则是天然气计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天然气计量标准的这一重大变革,不仅将会对天然气的下游用户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天然气产业链都将带来巨大的震动。
能量计量代替体积计量 必然趋势
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天然气年产量已达几百亿立方米。作为大宗贸易商品的天然气的准确计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能源的天然气,人们关注的是它的热值,即发热量。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气体,除烷烃以外还含有部分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不可燃物质,这些不可燃物质并不产生热值。同样是天然气,不同产地的天然气发热量差别很大。据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工程师苏荣跃介绍,四川气田的天然气发热量在每立方米34~37兆焦左右,而华北油田的天然气发热量超过每立方米37兆焦。因此,天然气的体积并不能真正体现其作为能源的价值。在贸易结算中,按体积计量的方式不符合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商品交易原则,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天然气资源,对供需双方都不合理。
能量计量系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运用于天然气的大规模交接贸易中。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由于能量计量固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较好地解决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问题,使消费者真正购买到有用的天然气;同时促进供气商改进天然气处理工艺,尽量去除二氧化碳等不可燃物。
显然,采用能量计量比单纯的体积计量更符合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规律。
我国天然气能量计量 喜忧参半
从原理上来说,天然气的能量就是天然气流量和单位发热量的乘积。也就是说,天然气的能量取决于两个因素:天然气流量和单位发热量。
在我国,天然气流量测量完全可以基于已有的体积流量计量基础。据中国计量院热工所所长王池介绍,现阶段我国天然气各贸易交接点正是通过孔板流量计等对体积流量进行测量,从而进行结算的。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各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需要加强的是对天然气发热量的测量。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韩桥认为,技术已经不是我国实现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最大障碍,相比之下,产业政策的跟进更显紧迫。“技术不是最大的问题,我国在天然气发热量测量方面的技术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些差距,但进步很快;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3年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做了不少调研,引进了国际标准和方法,但天然气能量计量工作仍然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据韩桥介绍,目前国内只有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在同大陆进行贸易交接时,采用了能量计量方式,其他绝大多数地方仍然沿用了体积计量方式。
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 科学准确
王池告诉记者,国际上对天然气能量计量方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欧洲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计量中,主要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并且逐渐建立起欧洲自己的标准体系。ISO/WD15112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天然气能量计量工作组文件,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ISO标准的基本方法为:在一个计费区内,采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交接点进气发热量,流量计算机在线从气相色谱仪下载发热量计算能量;或者在输气管线系统的交汇处或大流量的城市门站安装气相色谱仪,测量气质数据(发热量、相对密度等),并发布小时(或日)平均发热量,根据所有交接点的流量计计量的体积量与发布的平均发热量计算出各交接点的天然气能量。
“我们正在进行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也是遵循了ISO的这个标准进行的。”王池认为他们正在进行的这项《完善城市能源计量体系并建立能源计量标准》课题将对提高我国天然气能量计量水平,促进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搭建天然气能量计量网络平台,在各城市贸易交接点实现发热量、密度等数据的接收和贸易结算数据的上传,实现天然气能量计量的网络实时发布;继而在此基础上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测量由于天然气组织成份的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从而对天然气密度进行实时修正;还要充分分析天然气发热量的小时变化率、日平均变化率和月平均变化率,及该变化导致的对不同类型的天然气门站和贸易结算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能量计量技术规范。”
王池说,课题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基本的天然气能量计量网络和体系已经成形。第二阶段,将主要是对体系进行推广和完善,增加试点城市,收集更详细丰富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完善各个系统,保证所提供发布的天然气能量计量基本数据更科学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