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山东省滨州市统计部门了解到:截至今年四月份,尽管面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内部生产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山东滨州的纺织产业仍实现业务收入3216784万元,增幅20.19%;利税287624万元,增幅7.93%;实现利润184621万元,增幅3.07%。各项数据的小幅度增长,让处在“逆境”中的滨州纺织产业备受振奋和鼓舞。
滨州市有“中国棉纺织之都”之称,棉纺织产业是全市工业产业中的第一支柱。近年来,滨州大力加强棉纺织产业发展,目前,棉纺织工业拥有生产能力1180万纱锭,棉纺织产能占山东省的70%。然而,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及国际市场的高技术壁垒让滨州的纺织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由于全市棉纺织企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各企业产品档次基本雷同,价格难以提高,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棉纺织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此外,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政策性因素又降低了棉纺织产业的利润空间。据统计,仅2007年一年,滨州市纺织行业减少退税额近2亿元,滨州的棉纺织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滨州市质监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深入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多重压力下,以量取胜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只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从数量效益型向档次质量效益型转变,才能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滨州市纺织纤维检所工作人员分小组派驻企业,对全市440余家棉纺织企业分类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起质量档案,完善质量保证能力体系,并对其实施动态管理。他们一方面通过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纺织终端产品;另一方面,加大了打假力度,严格把关棉花收购、产品工艺、出厂检验的关键环节,确保质量过关。2008年以来,他们共查处各类棉花、棉纺织品等违法案件 2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滨州棉制造”的质量信誉。
为实现由低水平“滨州制造”到高水平“滨州创造”的转变,滨州市质监局结合企业自各的特点,帮助他们抓好新产品开发,使企业逐步实现从贴牌到创牌再到经营品牌的转变。滨州亚光集团在质监部门的鼓励下,自主研发引导世界潮流的时尚纺织产品,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注册了品牌,完全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转变,并成为了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中高档毛巾长期供货商。
据介绍,纺织品生态检验能力的相对缺乏是滨州纺织产业的发展短板。在实际生产中,因纺织品生态检验能力相对不足,企业不得不把样品送到国外及其他省、市进行检验,拿到检验结果需要耽搁很长时间,每年全市纺织企业送到外地的检验费高达几百万元。既花费高额的检验费用,又严重影响企业的交货期,等产品上市后市场形势已发生变化,达不到预期效益目标,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滨州市质监局通过大量调研,把服务全市纺织产业发展重点定位在建设高标准国家生态纺织品质检中心上。目前,实验室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建设。国家生态纺织品质检中心滨州实验室的建成,所检项目能够覆盖欧、美、日等国际先进标准,满足滨州市纺织企业国内市场和出口欧洲、美国、亚洲等地区的商业检测需求,促进全市纺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滨州市质监部门还鼓励企业抓住奥运时机,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滨州东方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凭借专业的品质、一流的服务和“中国名牌”的良好声誉,一路“铺”进了国家体育馆,成为了国家体育馆指定地毯用品供应商。这是全国同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好运北京”系列赛事赞助商及合作伙伴。
目前,滨州市纺织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终端产品所占比重大幅提高。以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著称的魏桥创业集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已经具有450万件中高档梭织休闲服、200万件高档色织衬衫、1200万件家用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全市纺织产品拥有了6个中国名牌,占到了全市中国名牌总数的40%;生产和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全市纺织行业设备总值257.8亿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4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50%,纺纱能力占到了全国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