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测“疑似”
“限塑令”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执法部门表示,目前超市、市场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总体情况大有改观,但收费范围不明确、超薄塑料袋当场难认定仍是查处中遇到的难点。为配合现场执法,北京地区的执法人员将配备千分尺,以便现场鉴别不符合规定的塑料袋。
目前主要面临3大执法难点:一是收费塑料袋范围不好确定;二是现场难界定违规塑料袋;三是现场执法难取证。其中尤其是对于禁止使用的超薄塑料袋,难以当场认定。0.025毫米与0.03毫米,只有细微的差别,仅凭肉眼感观是无法判断出来的,需要送到权威检测部门检测才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执法部门已申请购置一批千分尺,率先用于现场对“疑似”超薄塑料袋进行快速检测。超薄袋,跑不了。
BPA奶瓶惹官司
上周,美国4位父母就他们购买的婴儿用奶瓶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此前美国国会曾就有毒奶瓶举行过听证会。据美联社报道,这几位父母在诉状中说,一些企业在奶瓶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简称BPA(也称双酚A)的化学物质。有科学研究发现,这种化学物质会渗入奶瓶或婴儿用水杯中的液体里。
现在,BPA广泛用于包括眼镜、食品铁罐、DVD等生活用品中。为减少公众担忧,美国卫生官员报告,人们从塑料奶瓶中接触到的BPA的量在安全范围之内,没有理由建议消费者停止消费含有BPA的产品。但是有关部门曾在今年4月说,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表明,BPA与行为变化、大脑变化和青春期提前等有关。最大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已经宣布,从明年初开始销售不含BPA的奶瓶。美国玩具销售公司“玩具反斗城”也宣布将从货架上撤掉所有含有BPA的瓶子。
“金钟罩”有点闹
今年“奥运宝宝”的生育高峰,带动了孕婴用品的热销,而一些标榜具有超强防辐射作用的孕妇服更是受到不少“准妈妈”追捧。这些动辄上百元、上千元的孕妇防辐射服,宣称防辐射效果高达99.9%,有的甚至打上抗菌标签。高价孕妇防辐射装是否真是辐射不入、保护胎儿的“金钟罩”?人们发现,与一般孕妇装相比,防辐射孕妇装的售价普遍要高出两三倍。同时,防辐射孕妇装市场良莠不齐,产品价格相差甚远,最低200多元,最高达近两千元。
目前,有关防辐射服装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出台。此类服装依据的都是企业的生产标准。质检部门指出,某些企业宣传的屏蔽效能缺乏科学根据,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波辐射方向杂乱无章,屏蔽布料一旦被加工成服装,衣领、袖口等都可能有辐射“进入”。医生也认为,没有数据证实辐射对于胎儿的危害有多大。一位专家更是认为,只要电器符合相关标准,使用得当,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实际上,年轻的准父母们是在为自己的心理安慰买单。
电子眼保安全
上海近日出台新地方标准,要求超市、便利店、百货店、加油站等零售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其中包括强制安装监控摄像头。根据规定,今后上海各类零售场所的重要区域必须强制性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如收银柜台、超市举办商品促销活动的固定区域、顾客物品寄存箱区域、纠纷接待处、停车场内主要通道、加油站卸油区等。
众所周知,卖场是个容易出事的场所,安装电子眼有利于保障安全。据悉,这项将从10月1日起实施的标准规定:监控摄像头安装完毕后,通过显示屏应当24小时都能清楚显示出入人员面部特征、机动车牌号;出入人员面部的有效画面不小于显示画面的1/60。此外,部分零售场所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安装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电子巡查系统、金属防护门、防暴展柜等一系列安全防范设施。
“超声波”无标准
夏季来临,蚊虫增多,声称能发出“超声波”的电子驱蚊器逐渐在网上商场和小商品市场热卖。但是,此类产品的包装大多非常简陋,产品原理表述简单,效果不明。质检部门表示,目前我国尚无针对电子驱蚊产品的检测标准,因此很难判定此类产品的作用。据商家讲,电子驱蚊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产品能发出超声波,通过模仿蚊子的天敌蜻蜓或雄蚊子的声波,以达到驱赶叮人的雌蚊子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子驱蚊器的效果并非如卖家所称那么立竿见影。消费者朱小姐投诉称,她使用该产品后发现,蚊子似乎一点儿也不害怕驱蚊器,自己的身上被蚊子咬了几个包。
专家表示,蚊虫对超声波的确有一定感知能力,但由于蚊虫交流的复杂性,到底哪种声波对驱蚊有效,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证明;至于电脑软件能驱蚊,更是闻所未闻。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此类产品时最好持谨慎态度。既然没有相关产品标准,商家的证据又不充分,那么就听听蚊子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