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记者在青岛城乡采访时发现,与以前一样,如今的胶州大白菜仍然是“紧俏产品”,这个老农业品牌依然畅销市场。
青岛胶州的大白菜种植史已经有千余年,胶州大白菜以其独特优良的品质专享了“胶菜”的名称。春末夏初,记者在青岛城乡采访时发现,胶州大白菜这个老农业品牌依然畅销市场。
——在青岛市佳世客超市,胶州大白菜专卖货架前人头攒动。售货员王福娟告诉记者,目前热卖的是反季节的大白菜,还算不上是正宗的胶州大白菜,正宗的秋季大白菜上市时,最高的价格卖到每棵138元!
——在青岛市良友海鲜大酒楼,行政总厨纪勇向记者介绍,在秋季胶州大白菜上市时,每天来用餐的顾客几乎都要点大白菜,存货经常告罄。
——在胶州市里岔镇蔬菜协会,来此访问的日本商人川岛幸夫说,正是看中了胶州大白菜这个品牌,他们才跨海而来寻求与胶州农民的合作。
而与以前不一样的是,如今的胶州大白菜可不再是以“稀”为贵。据胶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兼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会长徐明振介绍,目前胶州市贴“胶州大白菜”商标销售的大白菜种植基地面积已有3000亩,今年全市还将投入628万元,再建设10000亩示范基地。
胶州大白菜产业发展势头如此强劲,靠的什么?
“靠的是标准化!”胶州市农业局局长刘金升说。
怎么个“标准化”?记者从育种基地到种植基地,从加工企业到销售终端,从种植农户到农技人员,顺藤摸瓜,仔细探究胶州大白菜的标准化之路。
精心育种
东茂蔬菜研究所是胶州大白菜专用品种之一的“胶蔬秋季王”的“娘家”,担负着向胶州全市大白菜种植基地的供种任务。总经理王亦洪是所里的白菜课题主要育种人。2001年开始,王亦洪就和他的团队在传统胶州大白菜种子基础上培育白菜新品种。经过多次提纯改良,他们研制出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等特点的新一代“胶白”系列大白菜种子。其中,“胶蔬秋季王”白菜品种由于其叶脉细、帮薄、汁白、纤维细等诸多优点被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
在胶州市东茂蔬菜研究所,一个40米长、7米宽、3.2米高的大棚内,一行行胶州大白菜的亲本材料植株花开正盛。
走近大棚,记者发现这个大棚与众不同,它的材料不是塑料薄膜,而是一种比蚊帐还要细密的纱网。王亦洪告诉记者,这种纱网的网格边长只有1/60英寸,这样小的网格既防止了害虫的进入,又确保了棚内的采光、通风和透气要求。
走进大棚,记者看到不少蜜蜂在忙着授粉。王亦洪介绍,这种蜜蜂叫作壁蜂,又叫熊蜂,是所里买来专门给亲本材料植株授粉用的,每个棚里放养一箱,大约在3000只左右。由于蜜蜂在棚里放养,没有机会沾染其他植物的花粉,就保证了授粉的纯度,又弥补了人工授粉均匀度不足的缺陷。王亦洪告诉记者,育种基地内的肥料都用的是农家肥,百分之百的有机肥料。
走出大棚,王亦洪指着地上的供水管道说,育种基地的用水来源于无污染的胶河水,基地应用了以色列滴灌技术,确保每个植株得到及时科学适量的灌溉。这个育种基地的面积是40亩,在这里培育出的下一代亲本材料植株将被移植到数百公里之外的临沂、潍坊、日照等地的山区。因为那里自然气候适合植株生长,地处偏僻而有利于避免串粉,保持种子纯度。
精心科研、科学选地、悉心呵护,东茂研究所的白菜品种赢得了种植者的信赖。目前,研究所的育种基地面积已经超过5000亩,每年的种子产量在30万公斤以上。在保障胶州市白菜用种的情况下,研究所向23个省区市供种,并出口到俄罗斯、泰国、韩国等国家。
科学种植
在胶州市里岔镇良乡村大白菜种植基地的反季节大白菜种植大棚内,一垄垄大白菜长得圆圆实实。俯下身去,记者看到每棵白菜的球茎有35厘米左右,高度在40厘米左右,用手拍一拍,感觉很是硬实。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会长徐明振说,这些白菜已经成熟,再过几天就要出棚上市了。
徐明振拿给记者一份《胶州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记者看到上边对白菜种植的要求相当“苛刻”:种子需统一选择协会指定品种;所有种植基地必须远离工厂、公路,而且不得毗邻使用农药的作物;施肥统一要求用农家肥、有机肥料;不得使用任何农药,一律采用物理方法杀虫;每个基地需明确基地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一旦发现产品不合要求立即追究责任,并撤销“会员”资格。
在铺集镇彭家庄胶河源农产基地,记者看到白菜种植区的电线杆上都装有杀虫灯。基地负责人殷邦治告诉记者,基地内每年种植100亩胶州大白菜,除了使用杀虫灯,还使用粘虫板,有时还雇用工人手工捉虫,总之,从来都不使用农药。
在基地院子里,记者看到了一堆发酵的豆饼,这就是基地内用来施用的有机肥。抓起一把,感到手里热乎乎的;放到鼻子前一闻,一股微臭夹杂着一种刺鼻的味道。“你觉得难闻吧,白菜可喜欢了。喂了豆饼的白菜长得圆圆实实。”基地技术负责人高焕日风趣地说。“去年这100亩白菜光豆饼就喂了10多万元的,今年豆饼价格上涨,费用还得增加。”高焕日说,为了使白菜“营养”多样化,基地还养了300头猪、7000只鸡,以供应农家肥;他们还根据测土结果,辅施含白菜所需微量元素的其他有机肥料,让白菜吃上了“套餐”。
谈到遵守《规程》,胶东镇种植大户黑增江说:“那是当然。否则一旦检测出不合格产品,不光自己受损,还砸了我们这块金字招牌。我去年种了20亩大白菜,每亩均收2000棵大白菜,合作企业按照10元/棵的价格收购,算下来每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凭着"胶州大白菜"的牌子,我与3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年我准备再增加10亩。”
黑增江领着记者走进他家的鸡棚,“一共6000只鸡,基本可以满足白菜的用肥需求,既符合规程,又节省了化肥费用,还净赚不少鸡蛋。”黑增江憨笑着说。
在黑增江家的田边,记者看到挂有“品品好粮油集团公司”等三个公司的基地牌子,黑增江告诉记者,正是胶州大白菜这个品牌,为他吸引来了这些合作伙伴。黑增江指着田边的虫情测报灯说,这是协会免费为他安装的,基地的杀虫除了用杀虫灯就是雇请人工,农药是一点也不用。此外,协会在白菜生长关键时期每周都会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白菜的护理是预防为主,所以未出现过大的病虫害。
对接市场
胶州大白菜没有辜负种植者的辛苦,它的回报是良好的市场行情。目前胶州大白菜已经进入青岛市38家大型超市,并进入北京、上海、济南、大连等地高端市场,卖出了89元/棵、108元/棵、138元/棵等高价位。据统计,2007年,胶州市农民收入达到8744元。其中,大白菜为胶州农民增收1.2亿元,平均为全市人均增收153元。
据胶州市农业局局长刘金升介绍,胶州市自2004年起启动了大白菜品牌建设,农业局牵头成立了胶州市大白菜协会。2006年,协会成功注册“胶州大白菜”原产地证明商标,并于同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加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资质,胶州大白菜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大白菜名牌。
注册商标之后,胶州大白菜协会逐步将种子研制单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企业、种植户等纳入,从而整合了育种、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为胶州大白菜品牌的统一经营奠定了基础。目前,胶州市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种子研发企业已经有5家,年加工能力在千吨以上的大白菜加工企业已经有7家。
随后,胶州大白菜协会建立了“生产基地认证制、产品质量追溯制”的质量管理机制。经过协会认证后的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大白菜标贴“胶州大白菜”商标。与其他商标不同的是,每棵标贴商标的大白菜具有惟一的编号,并附有查询电话和网址。消费者可以借此查询这棵白菜的种植地、种植者、种植过程、产品检测结果,成功实现了“胶州大白菜,棵棵有身份”的品牌运作,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
——在胶州市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已经被加工成泡菜和汤块的胶州大白菜。据公司干燥厂厂长战丽介绍,由于胶州大白菜的优良品质,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在青岛王豪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李京国在实时监控室内让记者观看了泡菜加工的全过程,白菜经过去帮整理、清洗、预冷、包装等程序后,被运到冷库中封存。李京国说,公司每天要加工25—26吨泡菜,仅去年就消化了10000吨白菜。公司与里岔镇的大白菜种植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种植基地面积达300亩。
——在里岔镇蔬菜协会,记者在采访时巧遇正来协会访问的日本光商株式会社食品事业部课长川岛幸夫。川岛幸夫说,他们这次来协会的目的是寻求更大规模的合作,希望协会能够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川岛幸夫告诉记者,尽管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要求相当严格,胶州大白菜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品质,他们与胶州农民的合作一直很顺利。
据刘金升介绍,近年来,胶州市不断加大大白菜品牌推介力度,市里投入100多万元,积极参加各类展会,主动走出去扩大品牌影响。同时,市里还加大了对胶州大白菜的品牌扶持、管理和保护力度。胶州市已经决定每年扶持5家大白菜加工企业,为其提供免息贷款。市区已经投入200万元建立了大白菜速测检测中心,还将在每个基地所在村统一建立大白菜速测检测站,在大白菜销售市场统一建立大白菜速测检测站,并购置流动速测检测车,形成三级完善、动静结合的大白菜检测网络。农业局还协调工商、公安部门对假冒行为进行整治,从而确保胶州大白菜品牌叫得响,立得住。
选水选地选肥料,育种育苗育品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标准化的意识已经渗透到胶州大白菜产业链上每个参与者的头脑中,并正在惠及每一个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