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感恩文化,近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意识并非天生就有,需要后天习得。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加强检验检疫干部职工感恩意识教育,对于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工作责任感,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检验检疫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恩的主要内涵
“感恩”二字,包含着知足、报恩、尊重、乐观、博爱等多种含义。
感恩是一种美德,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属于应尽的义务,而属于奉献时,其行为就不仅仅是道德的范畴,而是具有美德的价值;感恩是一种智慧,感恩之心产生于理解,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狂妄自大的人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懂得感恩的人,不仅是具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卢梭说过: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感恩是一种“投资”,感恩是播种善因,是对善良付出的认可、尊重、褒奖。感恩者主观不图回报,但客观会有回报;感恩是一种责任,它让我们宽容待人、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然、社会、单位、领导、同事、下属甚至父母妻儿的付出漠然视之,总以为那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其实每个人要想能够顶天立地,都离不开他人的鼎力相助。会感恩的人才能成大器。中外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成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败在“离心离德,孤家寡人”。对有精神作支柱、文化为底蕴的万物之灵的人来说,有恩当报十分重要。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如果我们能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苦难逆境,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即使遭受挫折,碰到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也不会怨恨失望,更不会自暴自弃。
感恩的缺失表现及原因
感恩是人类极朴素、最基本的一种思想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蓦然发现,感恩意识在许多人心里是那么的淡漠。
在检验检疫机构少数人身上依然存在着不学理论,不关心政治,信仰缺失,理想淡化,缺乏进取精神;工作情绪化,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患得患失;爱耍小聪明,工作讲条件;喜欢挑战规章制度;好高骛远,不满足现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工作拈轻怕重,不愿花大力气钻研业务,热衷于进出娱乐场所,终日浑浑噩噩等消极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只是无私的付出却不求回报;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忽视了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二是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孔子的教育思想着力于培养高尚人格和高尚情操,提出“君子不器”的观念,反对把人训练成只有某种用途的器具。而我国教育的产业化,使现行教育更多地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下大力气教的是学生今后很少用到、容易遗忘的公式方程、解题技巧、标准答案一类的死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终身受用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培养。三是社会教育存在偏差。一些奉献社会的善举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学英语、玩电脑、炒股票、搞营销等挣钱手段的传授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网吧的杀人游戏、电视罪案解剖、网络色情传播等成为犯罪诱惑的启示,从而忽视了人的心灵、道德、精神、情感、灵魂的关注。
感恩的具体实践
感恩教育,顾名思义,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行教育,是一条回归生活、回归基础、回归实践的德育之路,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诸如“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等关于感恩文字的记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培养职工的忠诚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塑造美好心灵,提升思想道德水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环境营造,烘托感恩氛围。一是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以及多媒体电子屏幕,播放感恩歌曲和有关感恩题材的文章;悬挂张贴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牌、横幅等;布置感恩宣传墙,引导职工热爱、回报检验检疫。二是通过发现、树立感恩典型,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职工。
(二)注重沟通交流,及时化解矛盾。一是利用网络创建“国检论坛”、“国检MSN或QQ群”等,与职工进行零距离交流,及时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求,及时进行温馨提示,有针对性地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密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为职工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使其愿望在检验检疫获得满足与实现。
(三)注重搭建平台,强化感恩教育。以弘扬“精鉴明察、修善为民、风规自远、敬业至诚”的苏州检验检疫精神为支撑,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知识型检验检疫人”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感恩意识。一是善于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激发职工强烈的感恩情怀。如组织祭扫革命烈士墓,走访福利院、敬老院,看望贫困家庭等,引导职工学会感恩。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奉献意识。近年来,苏州检验检疫局围绕“服务群众进社区、共筑堡垒争先锋”主题,主动和苏州市金阊区虎丘街道曹杨社区开展与社区困难家庭结对帮扶的“双结对”共建活动,与10余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积极开展敬老、助残、帮学、济困以及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目前已有两户家庭脱贫。今年,苏州检验检疫局又以“心存感恩,共创和谐检验检疫”为主题,开展了“六个一”教育活动,全方位地营造感恩氛围,让职工在心灵上受到触动,懂得知恩、感恩、惜恩、施恩。三是建立公正的招聘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招聘公平、绩效考评公平、晋升机会公平等机制,提高职工的满意度,相信付出总有回报,赢得不断成长的机会,从而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
恩格斯指出:“如果一个人只同自己打交道,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会对己对人都有利。”检验检疫干部职工不仅应当成为把守国门的卫士,更应当成为社会的道德精英。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感恩文化,强化感恩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它是帮助检验检疫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检验检疫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