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让国人忧心忡忡的“立顿茶氟化物含量超标事件”在中国有了官方表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为立顿茶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这个消息让喜爱立顿茶叶的消费者更加担心,官方公布立顿茶“无罪”的依据是农业部2003年茶叶行业标准中每千克茶叶中氟化物含量应低于200毫克,这个自诩为国家标准的标准能有多大可信度?
农业部宣布“立顿无罪”让人迷惑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对立顿速溶茶测试后发现,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为每升含6.5PPM,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中,每升饮料所含氟化物不得超过1毫克,而立顿速溶茶的氟化物超标6.5倍。在国内关于“立顿事件”的最初公开报道中,我国立顿茶氟含量的标准上和美国是一致的,都以升为统一单位,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看出立顿茶氟化物的含量。
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此次以茶叶行业标准来宣布立顿无罪却让人迷惑了:美国按照的是瓶装水及饮料标准,而我国却用茶叶行业标准,感觉就像田径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同台经济,裁判不同,竞赛内容不同,谁输谁赢,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为什么不采用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来检测立顿含氟是否真正超标呢?
农业部在不知不觉中“偷换概念”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提供的论据说,农业部2003茶叶行业标准中每千克茶叶中氟化物含量应低于200毫克。记者对该中心在国内公开媒体上发表的“茶叶行业标准”研读后,发现这个标准目前只是一个行业标准,充其量是农业部制订的部级标准。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立顿速溶茶含氟量究竟符不符合“国家标准”应该由国家标准委出面说明,而不是由农业部来说明,更不能由农业部的一个部门来说明。
联合利华提供的数据可信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拿出“茶叶行业标准”来说明立顿无罪,也应该拿出能说服人的论据,这种论据起码应该是立顿氟化物超标事件败露之后最新的检测数据,而该部门却引用的不知是什么年代、什么条件下替立顿做的检测数据。再退一万步说,姑且不算数据的时效性,而现在这些数据是由联合利华提供的,这种由问题企业提供的数据可信吗?采用被检测单位提供的时效性和公正性都值得怀疑的数据,能有公信力吗?
再者,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不知不觉中“偷换概念”,美国教授的研究是以升为标准,是一个容积单位,而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中,通篇计量单位都换成“千克”,这里是一个重量单位,尽管消费者可以把1升水换算成1千克的水,200毫克的氟化物也可以换算成200PPM的氟化物,但1千克的茶叶可以泡多少升茶?200毫克的氟化物稀释到多少升的茶水里才是安全的?
谁在充当跨国公司“危机公关”的“话筒”?
“氟”是一个让中国人不寒而栗的字眼。现在“立顿”事件看似已经平息,联合利华也“成功”绕过了我国“国家标准”的两道关卡国家标准委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取得了一个根本不算国家标准的标准的庇护,但萦绕在消费者心中的疑问并没有散去:立顿氟化物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让人放心?某些部门拿出让消费者根本看不明白的论据来证明“问题产品”的合法性,是在行使政府职能还是在充当跨国公司危机公关的话筒?在我国涉及生命健康的产品的“国家标准”究竟在哪个部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