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开始营业、学校开始复课、农民开始在田间劳作……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连日来的采访中发现,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以后,忍着地震灾难带来的巨大伤痛,勇敢的四川人民已经开始自信地重建家园。与此同时,带着全国人民的关爱,一批批抗震救灾的物资仍在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保障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现在,除帐篷活动板房等物资还比较缺乏以外,水、食品等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都供应充足。
记者同时也注意到,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物资,在灾区的质量安全检测大多采用的是快速检测法。这主要与目前灾区的现实情况有关:首先,受地震灾害影响,灾区的生产、生活处于非常规状态,正常的检验检测程序、方式等都不适合于这种非常规状态,特别的时间需要采取特别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方式;其次,运往灾区的物资量很大,在一些灾区的主要接收捐赠物资点,同一时间经常是大量救援物资车辆到达,只能依靠广大志愿者的帮助才勉强能应付卸载物资的需求。这样大量的物资如果采取常规检测方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同时,由于此次地震灾区的受灾面积大,受灾人群数量多,生活物资的需求量也很大,于是,抗震救灾物资的运转速度很快,“下发的救灾物资不过夜,必须尽快送到各村!”这是胥家镇党委书记赵志龙反复向记者强调的发放原则。在这种情况下,耗时过长的一些常规检测方法显然不适用。
一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专家介绍说,有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光细菌培养就得4~5天。考虑到灾区目前的现实状况,对于抵达灾区的抗震救灾物资,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快速检测法加上常规的质量安全监督,基本上能确保灾区物资产品的质量安全。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要真正确保抗震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从源头确保质量才是关键。“如果从源头确保了质量安全,灾区的抗震救灾物资质量检验压力会减小,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更有保证。从源头抓质量,也是目前我国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做法。”一位灾区质监局的工作人员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质量安全的保证同样如此,只有从源头开始控制和保证质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才会有真正的保障,抗震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如此,其他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