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主要工业国家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策略的研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国际化,标准的国际化成了当代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WTO/TBT协议确定了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后。工业发达国家出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积极制定和采取政策,努力进入和占据国际标准化阵地,加快实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 “同步”、“一体化”或“整合化”,获取在与国际接轨中的更多的主动权。

  为了实现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研究了当代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了工业发达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现状,包括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方针和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效转化国际标准的原则和策略,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当代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国际标准的构成分析

  根据2004年1月ISO的统计数据,已发布的ISO国际标准中,工程技术占24,4%,材料技术占26,5%,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项目占15,4%。但电子、信息技术和通汛的标准文件的页数已达14万多页,占整个ISO文件的29%。从国际标准工作项目(DIS/FDIS)的数量来分析,工程技术占28,8%,材料技术占22,8%,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项目占13,8%。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表1在附件内)

  ISO标准中,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项目正在明显增加,但传统的标准化项目如工程技术和材料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整个国际标准化工作中仍然有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分析国际标准的具体构成,我们根据ISO目录的分类,统计并分析了“第77类—冶金”的国际标准。“冶金”在ISO的分类中属于材料技术,共有772个标准,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铁合金等领域的标准,其中基础标准(包括测试分析方法)465个,产品标准307个。

  通过分析,得出国际标准有以下特点:

  1.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多于产品标准,占60%,特别是测试方法标准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世界各国的标准化工作规律是在初期先从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开始,ISO也不例外。此外,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与产品标准比较,易于获得多数通过,而产品标准,由于各国产品体系、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较难得到统— ,这也是ISO产品标准发展迟缓的原因之—。由于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保证各国产品的互换性和兼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产品标准中,ISO主要发展通用标准,专用标准非常少。

  例如金属管类,包括钢铁和有色共有52个标准,专用管只有3个(热交换器用,食品工业用,钻井用)。就是在压力用途的钢材14个标准中,都没有专门指明作什么设备用,只算一般性、通用性的标准。

  3.各委员会分管领域的国际标准发展得不平衡

  以ISO/TCl7及其分委员会(SC)为例,各分委员会的工作项目和国际标准数目见表2。由于工作范围和秘书国的工作力度不同,各个领域的国际标准发展得不平衡。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领域由于易于达成国际统一,在标准项目和国际标准数目方面一直多于产品标准,但近年来产品标准方面的工作也有不断发展的趋势,体现在数目上,从事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制定的分技术委员会 (如ISO/TCl7,ISO/TCl7/SCl,ISO/ICl7/SC7,ISO/TCl7/SCl9,ISO TCl7/SC20)的国际标准数目(147个)略多于制定产品标准的分技术委员会(1SO/TCl7的其他分技术委员会)的国际标准数目(136个)。

  (二)国际标准制定的基础

  ISO、IEC标准制定的基础主要是:

  1.以某一成员国的国家标准或标准草案为基础;

  这是最常见的ISO、IEC标准的制定基础;由于英、法、德和美国担任的秘书国最多,所以实际上,大多数ISO、IEC标准是按这些国家的标准制定或修订出来的。例如:ISO?FCl7/SC4“合金钢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是德国,该秘书处已发布的23个标准中有13个是以德国的DIN标准为基础制定的,具体的标准见表3。1SO/TCl7/SC3“结构钢”秘书处是法国,该秘书处已发布的19个ISO标准中有10个是按照NF标准制定的。

(表2在附件内)

  2.以国际学术组织的科研成果为基础;

  ISO和IEC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中,还充分依靠和利用有关国际组织的力量、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这种做法,对保证国际标准的制定速度、质量和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ISO/TCl7/SC1“钢的化学分析方法”委员会在制定ISO/CDl7056“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日常分析方法”标准草案的时候,利用了国际钢铁分析家协会的实验研究成果,制定新型适用的钢铁化学分析方法国际标准。

  3.以TC或SC组织的成员国专家工作组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ISO和IEC也常常根据需要,组织成员进行专题研究工作,以解决标准制定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例如ISO/TCl7“钢委员会”就钢板的厚度方向性能、不锈钢化学成分、钢的磁性性能等一些技术问题,专门组织中国、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家进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产品标准。

  (三)国际标准的水平

  从国际标准制定的基础来分析,国际标准的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了工业发达国家的实际水平,整体来讲,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标准。但是,由于国际标准涉及的专业领域太广,各TC和SC制修订标准的工作进展不一,标准的数量也是有的多,有的少,水平也不能一概而论。

  二、主要工业国家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工作的现状

  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国家,为了在不违背WTO/TBT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标准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作用,通常都制定了积极从事国际标准化技术活动的政策,他们注意牢牢把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个技术委员会的领导权以及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目的是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确保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绝对优势。他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美国

  美国虽然是ISO主要发起国,但是由于自以为标准化历史悠久,ASTM、API等美国标准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又因执行英制计量单位,对国际标准工作积极性不高。但是从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美国认识到了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表3在附件内)

  美国为了争夺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美国与欧盟争夺ISO的控制权,制定了完善的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的管理体制,从政策和资金上保证了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推行标准化向外扩张的政策,极力用美国标准和美国标准化程序影响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达到用美国标准影响和改造国际标准的目的。

  1.建立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机制

  ANSI设有ANSI/ISO理事会,负责参与ISO活动的政策战略。ANSI/ISO理事会下设有ANSI国际论坛。为了深入参与ISO工作,设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顾问组。针对IEC设有美国国家委员会IEC理事会,该会下设有技术管理委员会。另外,ANSI还设有国际政策委员会,下设区域常任委员会,区域常任委员会下面有三个部门: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美洲。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ANSI是美国参加ISO的唯一的代表机构和ISO的正式交费成员。为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ANSI制定了美国参加ISO国际标准活动的程序。该程序陈述了两方面的内容:美国参与ISO文件处理的程序;有关ISO美国技术顾问组的形成与认可;对准ISO的每个技术委员会及其相应的分委员会和政策委员会都设有ANSI认可的美国技术顾问组(TAGs)。美国顾问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ANSI对ISO政策和技术文件及其活动研究出美国的观点并通讯发表看法,包括对ISO标准的投票表决,确认、修订和取消等等。所有的美国ISO顾问组都必须得到认可,并按一定程序要求办事。

  积极参加ISO技术活动,2002年ANSI的经费支出中,用于国际标准化部分就占64%,而用于美国国内标准化部分只占36%。政府还资助私人团体参加国际标准会议,极力将美国标准制定为ISO标准。

  3.重新确定自己在ISO中的霸主地位

  美国承担了ISO 138个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秘书处,494个工作组召集人工作,为世界第一;承担IEC秘书处31个,与法国(31个)并列世界第一。

  4.美国标准国际化的战略

  美国ANSI正在组织从下列三个方面着手企图使美国标准渐渐国际化。1)企图用美国的标准原则与构想去改变国际标准化程序。2)用美国技术、标准和程序的价值观去影响区域性标准化,例如南北美洲,太平洋地区,进一步去影响整个国际标准化。3)打着协调标准全球性应用的旗子,想用美国标准去整合国际标准。美国的一些协会标准化机构也都向国际标准化发展,例如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2001年改名为ASTM国际组织(ASTMInternational)。按照他们的逻辑,ASTM第一步服务于美国,第二步服务于美国和墨西哥与加拿大,现在到了第三步服务于世界。中国是猎取的主要服务对象。

  (二)德国

  1.德国执行国家标准、欧洲标准与国际标准“一体化”的政策。

  德国实施“主导与实质参与国际标准”的政策,积极从事国际标准化技术活动,主动制定并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政策。基于这一政策,提出“一个世界,自由贸易、自愿标准”的口号。

  2.德国在制定国家标准工作计划时,注重纳入国际标准项目,并强调国际标准工作项目的优先权。

  德国重视国际标准项目计划与DIN标准同步制定,将DIN认可的国际标准不作任何修改纳入DIN体系。将德国国家标准工作的重点放在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方面。利用所承担国际秘书处数量多的优势,将过去的工作重点为欧洲标准化,转移和扩大到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力争使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工作同时进行。

  1994年德国标准项目中约有90%是国家标准项目,10%是国际和欧洲标准项目。到2000年国家标准项降到40%左右,电工领域只有5%,而国际和欧洲标准项目升至60%,预计2002年国际和欧洲标准项目的比例达到80%。德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承担了ISO中29个技术委员会和93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以及357个工作组召集人工作,在IEC中承担了26个秘书处的工作,其对ISO的贡献率为28%。

  (三)法国

  法国为了控制国际标准的制定权,把对本国贸易有利的要求直接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为加快标准的制定速度,提高法国标准的国际性,确定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制定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具体措施。例如,法国规定在制定法国NF标准之前,首先要考虑所制定标准应符合国际标准;同时规定执行国际标准的程序与执行NF标准的程序一样;据统计,法国AFNOR的标准化工程师有一半甚至三之二的时间用于国际标准化工作上。

  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代表法国于1947年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又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的创始成员团体。AFNOR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开展的标准化活动中85%是CEN和ISO的活动。AFNOR承担ISO 21个技术委员会和63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以及185个工作组召集人工作,贡献率为12%。

  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2003年工作计划中规定,法国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是国际标准化工作,要把85%的精力放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上。

  法国注重在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体现如下原则:

  ·提高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有效性和效率;

  ·改革法国和欧洲标准化的政策和原则;

  ·利用政府的机构提高法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影响;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贸易发展,减少贸易的技术壁垒。

  (四)英国

  英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英国标准协会(BSl)的前任主席Feilden博士提出“要干就干对,一次干成国际化”的英国BS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的政策。其具体做法为:

  *将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承担国际(ISO)秘书处与采用国际标准的具体政策与做法制定成BS0号标准,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从事英国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同时从事国际标准化工作。BSI的职员有50%的工作量花在国际标准化上。

  *由BSI承担的国际秘书处,要保证至少有10年的任期,以便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连续性。

  *书面投票表决的国际标准草案首先应考虑英国采用的可能性,凡是投赞成票的,原则上要采用为英国标准或欧洲标准。

  *参加国际标准会议的代表团由BSI组织并带队,会上的发言必须代表英国观点。

  B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创始成员之一,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SI在ISO中承担了ISO中25个TC、79个SC及317个工作组秘书处的工作, 在IEC/TC、SC中承担24个秘书处的工作;按承担TC/SC技术秘书处数量和资助额计算,其贡献率为17%,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第3位。

  (五)日本

  1.政府从政策上鼓励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在政府制定的工业标准化法以及根据该法制定的推进工业标准化的长远规划中,都把国际标准化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并制定了参加国际标准化的活动计划及相应的措施。

  1997年国际贸易工业省还专门发布了有关日本国际标准化政策的报告,该报告强调:

  ·产业部门应主动推进日本的标准化工作,投入更多人力或资金,用于标准化活动。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指导产业部门活动的指导框架;

  ·必须选择优先进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领域,政府和产业部门应共同协作,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要求政府将标准化政策作为产业和技术政策不可分割的部分。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1) 积极参与ISO/IEC技术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早在1952年就成为ISO的成员,1953年成为IEC的成员。多年来在内阁会议(由各省大臣组成)的授权下,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协助ISO/IEC的管理活动,重视在ISO/IEC中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通过派人担任高级官员、参加理事会或技术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协助ISO/IEC的管理活动。

  *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ISO/IEC各委员会(TC/SC/WG)主席、召集人和秘书的职务。

  日本近年来积极承担ISO/IEC各委员会(TC/SC/WG)主席、召集人和秘书的职务。目前承担了4个ISO/IEC联合委员会;在ISO中承担了9个委员会(TC),31个分委员会(SC)的秘书处;在IEC中承担了10个委员会,7个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以钢铁工业为例,作为钢铁强国,日本非常重视钢铁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七十年代后期,接连将ISO/FCl7钢、ISO/TCl02铁矿石和ISO/TCl64金属材料力学试验方法3个与钢铁有关的大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从其他国家手中夺过来,通过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来达到控制国际标准制修订、占领国际标准制高点的目的。并派标准化专家到ISO中央秘书处工作。

  (2)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积极与国外标准制定机构配合,以JIS标准(包括与亚太地区标准制定机构联合制定的标准)为基础进行国际标准提案。

  日本非常重视在ISO/IEC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加ISO/IEC国际标准的审议,充分反映日本的意见。根据日本的需要,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标准制定机构(ASME、ASTM、APl)积极配合。当预料到有国际标准要出台时,原则上要迅速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JIS标准。对于存在问题的ISO/IEC标准,应要求其迅速修订,并以JIS标准(包括与亚太地区标准制定机构联合制定的标准)为基础进行国际标准提案。

  *由产业界提出战略性的国际标准提案

  充分利用补助金制度等,积极支持产业界提出可能获得世界市场的、技术领先的、具有战略性的国际标准提案。日本提出具有战略性国际标准草案,对于保证日本产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积极参加ISO/IEC的工作会议

  鼓励企业和有关团体参加国际标准会议,对参加ISO/IEC等国际会议的团组提供经费补助。

  (3)制定了“JIS与国际标准整合化工作的原则”,指导JIS标准与ISO、IEC国际标准的整合化工作

  日本70年代提出了JIS标准与国际标准“整合化”的政策。该政策强调了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政策规定,在承认JIS标准在日本国内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接受先进的国际标准(SuperiorinternationalStandards)为JIS标准,这样能使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被符合JIS标准的国内市场所接受。

  *日本标准整合化工作的基本方针

  时间上同步:要求今后凡是新制定的标准,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一开始就应该与ISO、IEC标准实现整合。对现行的JIS标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与ISO、IEC标准的整合。

  在JIS与国际标准整合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市场需要;要注意技术的合理性,避免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良影响,避免给厂家在生产上带来不良影响。

  *“整合化”的具体做法:

  研究整合标准的领域;制定“整合化”的具体计划:

  ·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首先向国际标准靠拢,同时将先进的JIS标准争取纳入国际标准;

  ·产品标准,在确定国际标准的技术条件与JIS标准吻合程度的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对用户及生产厂家的影响等,然后判断JIS标准怎样与国际标准有效地整合。实现标准“整合化”后,JIS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应控制在合理的、必要的而且是最小的范围之内。

  ·为了有效地实施JIS与国际标准的整合化工作,提出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在制定国际标准的初期反映日本的要求和观点。

  (4) 培养一批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和国际标准化专家

  在企业内外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起企业内和跨行业国际标准推进体制,扩大产业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对于中长期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保证同一专家能够长期持续参与。实现ISO/IEC国内审议团体和JIS标准草案制定团体一体化的一揽子推进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对策。在相关领域的日本国内审议委员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确保国家利益的体制。

  (六)俄罗斯

  前苏联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SO)的创始成员之一,是ISO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技术局等领导层的成员。苏联解体后,根据俄罗斯《标准化法》和俄政府1992年9月7日通过的“关于协调俄联邦参与系统国际组织活动的决定”,由俄罗斯国家标委接替前苏联在ISO中的席位,代表俄罗斯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标准化工作也进行了彻底改革。由于俄罗斯正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从2002年12月俄罗斯最新颁布的第184-中3联邦法中,就可以看出俄罗斯标准化工作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采用国际标准。新法中第三章第12款“标准化的原则”中规定,今后制定国家标准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新法中第三章第16款“制定和批准国家标准的条例”第3条中规定,在提交国家标准草案时,起草人要说明本草案的条款中与国际标准不同的条款。

  (七)主要发达国家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秘书处的数量

  ISO下设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以及工作组(WG)到2004年1月共2224个,美国ANSI、德国DIN、英国BSI、法国AFNOR、日本JISC和俄罗斯TOCT分别承担了632、479、421、269、153和26个,占ISO总数的67.8%,在ISO中承担了大部分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的工作。1978年我国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时,美国ANSl只承担了193个秘书处和工作组,日本JISC只承担了22个秘书处和工作组,后来美国又争取了494个,日本争取了131个。可见这两个国家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奋起直追的势态。

  主要发达国家承担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秘书处的目的在于,控制国际标准制定权以便将本国标准纳入国际标准,尽量少改造本国生产工艺,排除贸易技术堡垒。

  (八)主要发达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数量

  1.德国

  是在制定国际标准的直接影响下完成的。以德国钢铁标准为例,近年来标准草案和标准与ISO标准的对应程度如下:

  现行的ISO、IEC标准及草案中,有75%是以不同方式纳入DIN标准中。目前公布的25000个DIN标准及草案中,25%。(表4在附件内)

  进一步分析德国钢铁标准中等同ISO标准的情况,我们把德国钢铁标准分为

  “试验方法”和“产品”两大类,统计这两类标准的数目及比例,具体结果如下:(表5在附件内)

  通过以上数字,可以说明如下问题:

  ·钢铁领域,德国标准的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比例(6.08%)比试验方法标准的比例(25.1%)低;

  ·德国标准中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大于等同采用的比例,说明象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采用国   际标准的态度也是既积极又慎重的。在钢铁领域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等同采用国际标准,而是具体分析国际标准是否能够反映德国的利益,对于存在争议(差异)的国际标准,不采用或修改采用为德国标准。

  2.英国

  截止2003年已公布的2万多BS标准标准中,有16000多个采用了欧洲标准和ISO标准,8500多个标准为BSENISO标准和BSISO标准,ISO标准的等同采用率为42%。

  分析钢铁标准中等同ISO标准的情况,我们把英国钢铁标准分为“试验方法”和“产品”两大类,统计这两类标准的数目及比例,具体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钢铁领域,英国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并不很高。英国标准中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6.25%) 比试验方法标准的比例(31.3%)低。

  3.法国

  法国每年制定的NF标准约有50%是采用国际标准。法国现有近2万个标准,约有4000多个NFENISO标准和NFISO标准,NF标准与ISO标准的等同采用率约为20%ISO标准的等同采用率约为25%。

  4.日本

  日本8千多个标准有22%与国际标准相对应,最近几年来制定、修汀的JIS标准中,大约90%对应于相应的国际标准。

  以冶金领域为例,日本现共有JIS标准378个,采用的程度为等同、修改和非等效,等同采用的数目为38个、修改采用的数目为102个、非等效采用的数目为14个。

  日本采用国际标准的特点:

  ·通用标准、分析方法标准领域国际标准的采用率分别为41.4%和46.0%,产品标准中原材料6.3%,碳钢2.6%,合金钢3.2%,铸钢和铸铁2.8%,通用标准、分析方法采标率比产品标准高。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数少,修改和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数相对较多。

  ·JIS专门有一个分类是与ISO黑色金属和冶金对应的标准,包括了碳钢、合金钢等33个产品标准,这类标准是完全按照ISO的标准制定的。

(表6在附件内)

  三、我国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国家标准体系和国际标准的体系存在差异,不利于国际标准的采用和转化。

  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建立于五十年代初,当时在重点项目的设计、工艺、原材料、零部件、基础和方法标准方面,大量引进采用苏联标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标准虽然也经过多次修订,采用了一些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但是在标准体系和内容上与国际标准还有差距,因此,不利于国际标准的采用和转化。目前,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标准内容相适应、水平相当、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2.缺乏对采标的数量和有效性的研究。(表7在附件内)

  存在着只强调和重视采标的数量和比例,而不注重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的有效性,没有研究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与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如我国冶金领域两大类产品——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采用国际标准的数量并不多,采用的比例并不高,但并不能说明采标的有效性不高。因为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这两大类钢产品占我国钢材总量80%以上,通过采用国际标准,使这两大类产品从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和实物质量水平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替代了部分进口。据不完全统计,冶金行业按照国际标准水平,已经完成600多条生产线的改造,使我国从冶炼、轧制到精整、检测工艺的装备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相反,可以说采用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国际标准数量不多,但是非常有效。

  3.盲目采用国际标准,生硬转化国际标准。

  没有系统地、完整地对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适应性分析,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技术条件水平、范围没有充分研究和对比,急功近利,为了追求采标率而盲目采用国际标准,生硬地将国际标准转化过来。结果是转化过来的国际标准由于“水土不服”,很少有人问津,标准被束之高阁何以谈得上有效性?其实这是一种对采用国际标准不负责的态度,是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

  4.对技术工艺的改进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从形式上,把国际标准转化过来,但对技术工艺的改进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有下面几种情况:

  (1)国际标准水平高,很先进,但是全球采用得少,对我国企业并不适用,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水平达不到,没有发挥出标准的先进性,没有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没有对我国经济的产生实际影响。

  (2)国际标准的更新速度快,没有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而采用的是已经或接近淘汰的国际标准。

  (3)没有相应的可以采用的国际标准。由于传统产业的产品的国际标准数量有限,有的产品难以达成国际的协调统一,有的标准因为各国的意见不一致,数年都没有正式标准出版。对于这类产品,采标有一定的难度。

  国际标准难以体现我国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特点,采用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热轧带肋钢筋是以欧洲标准为基础起草的,没有抗震性能的要求;高强度结构钢板的低温冲击试验温度是以欧洲的标准为基础的规定为最低-50℃;钢丝绳的标准中还有英制的尺寸规格。因此,采用这些标准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特点加以修改采用。如果硬性照搬,不会对生产和技术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5)不仅没有对技术工艺的改进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有负面影响。

  有些标准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特别是国外许多高科技企业,在标准中含有许多专利,采用了标准,在关键技术上就要交专利费,实际上是“标准陷阱”。采用这些标准,就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四、对我国有效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工作的建议

  (一)制定有效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的原则

  在转化国际标准的实际工作中应采用以下原则,以保证国际标准转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坚持与国际标准的统一协调的原则

  与国际标准保持统一协调已成为当今各国标准化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标准的类型不同,统一协调的形式不完全——致。

  (1)国际上通用的综合性的基础标准应当等同采用。基础标准是科学技术、经济活动及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总的来说,国际标准中的基础标准比较成熟、稳定、实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一般与各国的国情没有直接的关联,应等同采用,以保证采用国际标准的有效性。

  (2)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标准也应等同或修改采用。目前,ISO和IEC的方法标准分别占这两个组织标准总数的40%和25%,许多国家等同采用相应的方法标准,其重要原因是国际贸易绝对需要一个在国际上统一的检验、试验、取样等方法标准,便于公正的处理贸易中的纠纷;同时,许多方法标准本身包含某些先进实用的技术,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

  (3)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应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用于出口的产品标准中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应与国际标准一致。

  (4)产品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方式。因为各国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如气候、实际的生产技术水平等条件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强求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2.双向原则:在合理转化国际标准的同时,推动将我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把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把我们的国家标准纳入国际标准,或直接转化为国际标准,通过双向的工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优先原则:要及时确定优先转化国际标准的领域、技术。在基础、方法、管理、高新技术等标准方面要尽可能优先转化。对反应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的标准要及时采用,促进科技进步,对体现我国技术特点和资源的标准要分析和有针对性采用,保留共性,体现特性

  4.体系配套原则:在转化国际标准时,要从体系上整体考虑,实现体系的协调配套。

  —个标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同其他标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采用国际标准必须配套进行。要注意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与产品标准之间相互配套;同时必须从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标准成龙配套的采用。

  如我们在某项产品上采用国际标准,首先是要研究、采用有关的基础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而不是仅仅去找国际标准中有无相应的产品性能标准。

  以我们作为ISO盘条和钢丝国际标准秘书处制定的“ISO 16120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国际标准为例,我们在制定此标准时就体现厂以上的三条原则:

  ·双向原则:国际标准立项的同时,我国标准同时起步,国际标准以我国标准为基础模板,技术内容上一致,我国的标准意见体现在国际标准中,国际标准修订的意见又为我国标准接受,双向的渠道是畅通的。

  ·优先原则:我国是钢铁大国,又是盘条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该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及标准都是成熟的,因此我们优选考虑到盘条领域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如制丝用盘条的特殊用途盘条、沸腾钢替代品钢挽条的国际标准都是体现了盘条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

  ·体系配套原则:在采用和转化“制丝用非金钢盘条”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时,从体系上整体考虑,采用产品国际标准时配套采用厂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的试验方法标准和尺寸偏差的基础标准,使之与产品标准协凋配套,

  (二)落实有效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权。

  瞄准国际标准已有的领域,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在传统领域如冶金、机械领域,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后还应该争取多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

  2.大胆采用国际标准,适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的国家标准。

  对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标准领域,要尽量采用拿来主义的作法,大胆采用国际标准,适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的国家标准;在目前还没有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要早期介入、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创新,把我国成熟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多提新工作项目,承担新工作项目召集人,实质性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取得主动权。

  3.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整个过程,掌握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

  密切注意国际标准的动向,不失时机地进行跟踪。国际标准从提出草案到正式出版约需5-6年时间。我们不能等到国际标准正式出版后才开始研究采用,再制定计划审查出版。这样我们始终处于追赶的态势,与国际标准有一段差距。

  要在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尽早阶段介入,及时跟踪研究,改变国际标准发布后,甚至很长时间后才被动采标的局面,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国际标准草案,在各个起草阶段认真进行研究,充分提出反映我国国情和利益的提案,争取国际标准草案能采纳,为国际标准的转化奠定基础。

  全面对比分析研究,逐渐消化转化。

  在转化国际标准的时候,应该认真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对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对策和各行业的具体对策;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水平以及采用推行的可能性,避免盲目地采用;具体地讲,应以该标准在科学上的先进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作为主要内容,把能否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重点来研究,

  对基础、方法标准要尽可能等同采用,对传统领域产品标准,能等同尽量等同;修改采用要尽可能体现我国技术、资源特点。

  对高新技术产品,要及时转化,快速响应。对我国优势产品,要积极推进为同0际标准;

  对国际标准技术要求明显高出我国实际生产、工艺水平和质量的,而且在近期内难以实现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凋整,以免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确实需要淘汰的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等,要通过转化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淘汰落后。

  成套成体系采用。
  成套成体系地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做到基础、产品、工艺、材料、质量管理等各类标准成龙配套,并将相关的国际标准在进行对比分析、搞好协调的基础上消化转化为我国标准。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交叉造成的矛盾,易于达成标准间的协调统一,形成配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1) 根据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的对比分析,成套成体系地择优靠拢。

  (2)经过对比分析,把各类标准的优点集中起来,揉合在我们的体系中,形成一个配套标准体系。

  要大力提高企业的采标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有几种情况:

  一批竞争实力强的企业,已经形成厂采用国际标准的意识,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竞争力;还有一种是市场竞争迫使他们尽力创造条件,采用国际标准,使企业扭转被动,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再一类就是产品执行多年不变的老标准,有的企业连起码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都没有,甚至无标生产。

  应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提高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自觉性。对于第一类竞争力强的企业,要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积极将我国的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草案,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对厂标准化意识差的企业,要帮助他们提高标准化的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企业的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

  附件:7个表格

作者:朱红斌 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