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管理策略协调有序高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06年1月12日发布,作为国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国家专项应急预案的一部分,《预案》第一次从应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处理的办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总共分为10章,分别从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各方职责和管理办法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应急响应分级管理

  《预案》的核心是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的核心则是协调、高效。根据第4章“应急响应”规定,应急响应实行分级管理。

  当地震发生后,应根据地震的级别分别启动相关的应急响应级别。如当特别严重地震灾害(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或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发生后,应启动Ⅰ级应急响应。Ⅰ级应急响应就意味着由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而当其他3种地震灾害,即严重、较重、一般地震灾害发生时,则应分别启动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还分别对信息报送和处理、通信、指挥与协调、紧急处置、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次生灾害防御、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10个方面的内容作了重点规定。

  如针对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的应急响应规定:不同救援队伍之间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各种救援功能的衔接与相互配合;相邻队伍之间要划分责任区边界,同时关注结合部;区块内各队伍之间要协商解决道路、电力、照明、有线电话、网络、水源等现场资源的共享或分配;各队伍之间保持联系,互通有无,互相支援,遇有危险时传递警报并共同防护。

  突出保障措施

  《预案》特别突出有序的保障措施。一是突出“养兵千日”的平时备战。如第6章“保障措施”规定,国家地震局储备必要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建立救援资源数据库储存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城市所拥有的云梯车、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顶升设备及特种救援设备的性能、数量、存放位置等数据并定期更新。

  二是强调“用兵一时”的应急保障。如第6章“保障措施”规定交通运输保障、电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医疗卫生保障治安保障、物资保障、经费保障、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呼吁与接受外援、技术储备与保障等。

  对于在地震发生后救援队的组织,《预案》还制定了“应急队伍资源及其组织方案表”。该表明确规定了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队伍的组成情况。如从资源上看,包括人员抢救队伍、工程抢险队伍、次生灾害特种救援队伍、医疗救护队伍等;而从人员抢救队伍的组成上看,不同的抢救时期有不同的人员构成,如先期处置队伍由社区志愿者队伍组成,第一支援梯队由地方救援队、国家地震救援队、当地驻军部队组成,第二支援梯队则由邻省地震救援队组成。

  重视过程及善后处置

  救援过程要高效,对于应急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善后处置,《预案》也有专门的规定。如由国家地震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应急措施到位。在善后处置阶段,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失的,应给予适当赔偿。

  在社会救助方面及其他方面,《预案》规定由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保险监管机构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国家地震局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及时上报。

作者:杜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