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标准怪圈:中国IT产业当警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最近,美国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帕迪拉(Christopher Padilla)称,中国政府为本土企业提供一些必备条件,使他们具备不公平的优势条件,但对中国来说这是在冒一个巨大的风险。现在中国正在冒着20世纪80年代日本同样的风险,将自己变成一个技术隔离的孤立岛屿,由政府主导发展一个中国自有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与全球技术趋势完全脱节。帕迪拉的这一席话引来国内诸多IT人士的非议和驳斥。根据笔者仅限于对IT行业的肤浅了解认为,帕迪拉的话尽管过于偏激,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笔者真的记不清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开始热衷标准了。只是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尤其这两年,我们的企业似乎动不动就要拿出个什么标准,甚至是国标。这让笔者联想起几乎是与标准同期盛行的所谓的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四流企业拼价格的顺口溜。先不说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看来我们某些热衷于标准的企业都自认为自己是一流的企业了。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先看看所谓最为某些企业不齿的四流企业拼价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行业。国产手机全线崩盘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有许多业内人士对此认为,这是我们打价格战的结果。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国产手机不应该以低价格去和国外的手机厂商竞争。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国产手机不拼价格还有什么可以拼的?拼设计、技术和品牌吗?那不仅需要持续的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更关键的是需要耐心和恒心,如果说资金是我们企业软肋的话,那么对于一个产业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心态浮躁才是我们企业的通病。由此笔者认为,如果在我们总声称自己具有成本优势的前提下,竟然连所谓四流企业的事情都做不好,都无法与人家竞争的话,我们何谈自己是一流企业去做令人信服的标准。

  说到手机,笔者又不禁联想起了近期被媒体热炒和争论激烈的中国的TD标准。笔者对于TD不甚了解,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只是知道业内对于TD的非议很多,其试商用的效果也不甚理想,但最清楚的事实是若干家主力TD芯片厂商都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甚至有的濒临倒闭。这简直让笔者不可思议。如果连TD芯片都没人做了,要个TD的标准做什么?更令笔者困惑的是,既然已经是酝酿和准备了多年的标准,怎么一出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发生了致命的断裂,莫非所谓充足准备的结果一个类似于白皮书的印刷成册的标准。尽管中移动放言要投巨资力挺TD,但笔者至少目前认为,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的产物,现在的力挺也顶多是起到打鸡血的作用,可能会一时兴奋,但最终也逃脱不了衰竭的命运。道理很简单,在政策不明的情况下,TD还面临着WCDMA、CDMA和WiMax国际标准和市场的竞争。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况且我们面临的外部竞争也是如此的惨烈。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前段时间热潮的文档标准之争。近日有业内人士又借此帕迪拉对于中国TD标准的评论认为应该抵制微软的Open XML国际标准,而力推我们自己的UOF标准。笔者在此困惑的是,为何我们要抵制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的Open XML,况且微软已经再三表示将会继续支持我们自己的UOF标准,并且实现UOF与Open XML的互操作。难道我们在Office市场有品牌、产品和价格的优势吗?如果从品牌和产品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恐怕我们自己专注Office软件的厂商都不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Office产品的品牌(与微软相比)、产品(功能、易操性等)和市场(市场占有率、用户接受度等)和微软的Office相比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最后就是价格,这可能是我们唯一可以炫耀的。但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为何我们的产品比人家便宜很多,还得不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笔者在想,如果微软的Office真的价格降到和我们自己的Office软件一个水平的时候,恐怕我们自己的Office软件厂商就真的要面临灭顶之灾了。其实这就和上面笔者提及的国产手机的例子是相似的,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近发生的典型的中国IT产业标准之争的事,让笔者又联想起了早些时候的WAPI无线标准。当时国内也是争执声一片。后来该标准被无限期推迟实行。从当时来看,我们的WAPI联盟认为必须先把WAPI确立为国际标准,至少是国家标准后,再进行产业化推进。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想法错了,而且,国外的经验也证明此路不通。拿WAPI竞争对手WiFi来说,WiFi并不是被确立为标准之后才进行产业化推进的,而是反向推行的。WiFi联盟企业一致认为WiFi有利可图,于是共同把WiFi产品推向市场。在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后,产品规范自然就成了事实标准。更令人尴尬的是,就在当时我们力推WAPI标准的时候,我们竟然没有一家厂商可以生产出符合WAPI标准的可以满足市场量产和用户需求的产品。尽管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代笔提出要重拾WAPI标准,但目前我们的相关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至少目前从笔者掌握的这方面的信息不多,也很鲜见有媒体的报道。

  上述仅仅是笔者对于IT产业中国标准的一些感悟。看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尤其是对于中国标准的评论。糟粕尽可以不去理会,但其中的道理我们应该对照事实认真地反思。其实笔者对所谓的几流企业的标准划分并不敢苟同。因为在目前我们中国的IT企业品牌、市场、产品影响力,甚至是价格上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味地提倡我们自己的标准,并以此作来衡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的话,很容易陷入唯标准论的怪圈。对内,其后果一方面会导致多数现有企业自信心的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的追风,而忽略它们最擅长的东西。更可怕的是,还可能助长某些企业的惰性和投机的心理,希望借什么中国的标准,来掩盖其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不足。对外,鉴于以往我们诸多IT产业的标准最终是虎头蛇尾,甚至是不了了之的现实,对于塑造中国的IT产业和企业在全球产业中的真实竞争力是极为不利的。

作者:孙永杰 来源:DoNews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