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目前,有关救灾等工作正在位于震中的汶川县和受地震影响的其他地区紧张有序地展开着。
作为地震中最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也是最容易倒塌的建筑物而言,其抗震标准如何?我国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现状又如何?“应该说,我国目前有关建筑物抗震的标准是比较齐全的,无论是民用建筑物方面,还是有关水塔等其他建筑设施、铁路等交通设施、核电厂等电力设施以及燃气等能源设施等方面,都有相关的地震抗震标准,整个地震抗震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对各类建筑物都有设计规范、设防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目前我国地震抗震标准分设计规范、加固技术规范、鉴定标准等多个方面。“如在民用建筑物方面,有专门的抗震建筑设计规范,其他如铁路、核电厂等,也有专门的抗震设计规范。同时,作为重要的抗震技术,加固技术方面也有专门的技术规范,还有抗震的鉴定技术标准。”这位负责人说。
总体来看,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比较充分。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当遭受罕遇地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据悉,我国地震抗震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依据国家的抗震设防烈度图,分6~9级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须执行相应地震级别的建筑物抗震标准。“这些标准很多都是强制性的,如烈度在6度以上的地区,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执行地震抗震设防标准,否则建筑物不予以验收。”这位负责人说。
专家指出,对于城市而言,更可怕的是火灾、毒气污染、瘟疫、冻伤等地震次灾害。所以在抗震设防时,如疾病控制中心等建筑均会相应提高设计等级。
据了解,北京作为8度抗震设防区,其设防能力基本可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且近年来对首都圈的建筑已经全部加固过。比如砖混结构建筑在拐角加入构造柱,楼板间也多加有抗震直拉钢筋。同时,随着抗震性能更为优秀的钢结构建筑逐步推广,北京高层建筑的防震能力将有显著提升。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住房地震抗震标准起步相对比较早,从1953年开始,采用从前苏联引进的方式,制定了相关的地震抗震标准。1962年和1974年,对我国住房地震抗震标准进行了两次修改。
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发。“唐山大地震后,国家专门组织了一支专家队伍赴唐山进行调研,分析相关地震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新的抗震规范与标准。”这位负责人说。
1978年,在总结唐山大地震经验的基础上,新的地震抗震技术规范、要求与标准出台。这些技术标准构成了我国目前建筑物抗震标准的基础。从1978年至2000年,又先后对这套抗震标准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主要是根据我国地震烈度图的变化以及建筑物的设计、鉴定等多方面的要求,与时俱进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目前,我国实施的建筑物抗震标准主要是2001年制定修订的一批标准,涉及了地震抗震所需要的多个行业,如交通、铁路、能源等。
完善的标准体系只有加上良好的执行力才会完美。如果建筑地可能发生烈度高的地震,其设防成本必然上升,再加上有些地方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达到标准要求,那就不是简单的设防等级降低的问题。建筑抗震工作不应局限于标准的制定,相关单位如何有效保证标准实施才是重中之重。